要耐得住寂寞,多看、多学、多做,沉淀自己 李海岩,1998年出生于太和县大庙集镇。是“大庙葫芦烙画制作技艺”非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乡村工匠。 出生于“葫芦世家”的李海岩,从记事起就和父亲一起拿着烙笔在葫芦上作画,一个葫芦、一支笔,有时在桌子前一坐就是半天。 随着技艺提升,李海岩不再满足于葫芦烙画,他不断钻研技术提升难度,尝试在葫芦上做浮雕、镂空。美轮美奂的灯饰、吉祥的装饰摆件、别具匠心的钟表托架、暗藏玄机的打火机……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海岩逐渐在葫芦烙画和雕刻领域崭露头角。 在李海岩的作品中,一组名为“锦绣龙城”的葫芦灯十分有特色。灯光一照,光线从雕刻的花纹中投射出来,别有韵味。“做一盏葫芦灯差不多要两周时间,图案复杂的话需要的时间更长。”李海岩说,葫芦雕刻是“刀尖上的舞蹈”,十分繁琐,刻错了或是划破手都是常事。“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很难坚持下来。” 如今,李海岩对葫芦的特性十分熟悉。从选籽、种植到收获、雕刻,什么样的葫芦适合做出什么样的作品,他一看就心中有数。“葫芦是自然生长的,一个葫芦一个样,必须对葫芦有精准的把握,才能做出好作品。”李海岩说。 2022年,李海岩入选“安徽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名单;2024年9月,被认定为省级乡村工匠。在李海岩看来,葫芦雕刻不仅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可以助力乡村振兴。他和父亲在当地成立公司,引导葫芦市场形成“农户种、艺人刻、商人卖”的产业链条。去年3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李海岩创办了“太和葫芦雕刻工作室”,如今已成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作为当代年轻人,凭借自身技艺,为家乡振兴注入动能,我觉得很有意义。”李海岩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多看、多学、多做,沉淀自己。“还要结合现代工艺,大胆融合创新,做出更有价值的艺术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