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追“风”逐“日”聚绿能

2025-4-24 09:2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233|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陈庆峰 杨若蕤|来自: 阜阳日报

   非水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截至3月底,全市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49.6万千瓦、居全省第一;一季度发电量达22.83亿千瓦时、居全省第二,非水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居全省第一方阵,为地区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据了解,非水可再生能源种类多样,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当前,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关键期,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本具备与煤电等传统能源平价的条件。

  暮春时节的颍淮大地,数百台风机错落有致、随风转动,数以百万计的太阳能电池板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将绿电源源不断并入电网。追“风”逐“日”不止步,紧扣“双碳”目标,我市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进一步优化了能源结构。

  截至3月底,全市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49.6万千瓦,同比增长25.36%。其中,风电装机103.93万千瓦、集中式光伏装机132.4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387.0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6.1万千瓦。一季度,我市新增电力装机21.74万千瓦,全部来自非水可再生能源。

  发电方面,一季度,全市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2.83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3.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68%。其中,风电发电量5.81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12.87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量4.15亿千瓦时。

  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相继落地见效。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已并网发电;阜阳中科富海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民用液氢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颍上绿动风电场、临泉单桥风电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运。

  非水可再生能源“加速跑”,有力推动我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目前,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重超71%。颍上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阜阳界首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园区。

  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氢能、光伏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推动非水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