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无名早餐店火了23年 这里藏着阜阳的老味道

2025-4-17 09:1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964|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张天峰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在阜城解放北路泉河桥附近,有一家开了23年的早餐店。这家小店没有招牌,在地图上也搜索不到,却凭借独特的经营方式和地道的味道,成为居民口口相传的“宝藏小店”。4月15日早晨,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充满烟火气的早餐店。


  没有店名的早餐店

  “一份咸馍,一碗麻糊,在这吃。”

  “老韩,一份瓠子馍,再加个鸡蛋。”

  当日早上7点多,记者在阜城解放北路泉河桥南边,找到了这家不起眼的早餐店。两间破旧街边小屋坐满了人,几张小桌子摆在店门口,若不是有人排队买早餐,很难看出这是家早餐店。

  小店没什么装饰,连店名都没有,只有被遮挡的门牌号“解放北路148号”,但前来吃早餐的顾客络绎不绝。

  店主叫韩松,67岁,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韩”;妻子戴云,62岁。两人都是颍州区鼓楼街道龙潭社区人,经营这家早餐店已有23年。

  店铺虽小,却十分整洁。一辆老式板车当作案板,一张桌子上摆放着各种食材,四口平底锅正烹饪着食物。夫妻俩分工明确,每人看两口锅。韩松负责炒菜,只见他手持铁铲,熟练地翻炒着食材,不一会儿,一盘小菜就出锅了。“炒小豆芽、炒豆干、炒茄子、青椒炒肉、大白菜炒馓子……能炒十几个菜。”韩松说。

  戴云则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制馍、蒸馍。她手持擀面杖,来回碾压几下,就把面团擀成长方形馍皮,再铺上苋菜、胡萝卜丝、黄瓜丝等配菜,打上鸡蛋,一个咸馍就做好了。放入锅中,不一会儿,一份热气腾腾的咸馍就出锅了。

  人多时,顾客自己动手炒菜

  “除了刮大风、下大雨和大雪,我们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准备,和面、切菜,早上6点多到店里,一直忙到上午10点半。”戴云说,有一次几位太和的顾客为了吃她家早餐,凌晨5点多就来排队了。这些年,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顾客,甚至外国人都来吃过。

  记者看到,来吃饭的有老人也有年轻人,大家都默默排队。夫妻俩忙不过来时,顾客会自己收拾桌子、盛粥,有的站着就喝起来,还有人自己炒菜。

  这家早餐店不仅味道好,价格也十分亲民:锅巴1元四块、瓠子馍2.5元、面鱼茶2元、炒菜5元一份。

  “都是老顾客,不忍心涨价”

  凭借真材实料、物美价廉,小店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

  “我吃这家店的早餐20多年了,夫妻俩开店时我就在这吃,那时他们还年轻,现在都老了。”71岁市民杨志臣说,这家店虽没店名,但一提“老韩早餐”,附近人都知道。

  “小时候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来吃,食材新鲜干净,价格实惠。”市民林荣慧以前住老北关附近,现在搬到城南,还会隔三差五过来吃,吃饱后还会带点锅巴、小菜回去给家人。

  “大娘实在,东西量多,而且很多年不涨价。”市民王小雅说,在这里吃的是阜阳的老味道,也是“妈妈的味道”。

  为何不起个店名、挂个牌子呢?“一开始开这个店,主要是为了方便那些来不及做早饭的街坊邻居,早上有口热饭吃,当时也没想着赚钱。”韩松坦言,后来慢慢大家都熟悉了,也都互相认识了,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就没有起名挂牌。

  坚守这么多年,为啥不涨价?“这么多年大家支持我们的生意,都是老顾客,不忍心涨价,够本就行。”夫妻俩笑着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