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则关于苹果手机账户凌晨被盗刷162笔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手机的免密支付功能,引发资金损失的案件频发,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此也发布提示。市民该如何防范?今天,我们请颍泉公安分局民警以案说法进行提醒。 案例:开通免密支付 凌晨被人盗刷近万元 免密支付(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然而,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就会带来安全隐患。 此前,颍泉公安分局就接到一起免密支付引发的盗刷案件。 当时,居民张女士报警称,其手机在凌晨时分被他人通过免密支付功能,分多次盗刷了近万元。警方调查发现,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且未设置支付限额。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张女士的账号信息后,利用免密支付功能在短时间内多次小额消费,累计金额近万元。目前,该案还在侦办中。 风险:进行高频次的小额盗刷 隐蔽性强 “免密支付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存在诸多风险,消费者必须提高警惕。”颍泉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表示,免密支付功能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民警解释,免密支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手机丢失时账号泄露风险激增。若他人获取了消费者的账号或设备,可通过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二是易累积成大额损失。部分平台的免密支付设置了单笔交易金额上限,但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短时间内进行高频次的小额盗刷,最终累积成大额损失。三是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察觉。免密支付的盗刷交易通常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App订阅等来完成盗刷,或者选择在当事人凌晨熟睡时段进行操作。 提醒:非必要不开启 避免在公共网络下进行支付操作 民警提醒消费者,为了降低免密支付风险,尽量做到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先检查是否绑定了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并及时关闭免密支付权限。如果确实需要保留部分免密服务,建议单独设置,并定期检查授权应用,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应用支付授权。 同时,强化账户安全保护。设置高强度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生日、连续数字等简单密码。开启双重认证功能,防止账号被恶意登录。 此外,在使用网络时,也要谨慎使用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防止网络钓鱼或数据截取。 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留存证据并投诉,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