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颍州区程集镇王湾小学把学生社会实践课堂搬到阜阳作坊园,学生们跟随老手艺人亲手制作老雁馍,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阜阳传统手工艺的悠久历史与制作流程,真切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阜阳作坊园,今年年初刚对外开放。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内设有多个传统手工艺作坊,如掩龙贡油坊、磨面坊、老雁馍坊等。走进其中一间磨面坊,坊内设两个石磨盘,手持木棒插入上盘边扣,便可推动磨盘转动,亲身体验磨面过程。 “随着机械化普及,传统老手艺逐渐消亡。我们想还原炼油、磨面、蒸馍、制酒等老手艺,留住一些记忆,便利用闲置农房,打造了一个作坊园。”阜阳作坊园负责人张敏珍介绍,园内还规划了粉坊、酒坊、醋坊等,目前正在逐步完善。 凭借一定的非遗资源和新颖的体验模式,阜阳作坊园吸引了不少附近学校的师生前来探索。孩子们走进各类作坊,体验传统手工艺,学习非遗知识,更加热爱家乡。 事实上,作坊园所用的房屋是村民的闲置农房,通过改造升级,成为有一定文化价值的活动场所。目前,作坊园还吸纳了周边农民就业,其中不乏脱贫户和留守老人。 在作坊园工作的村民徐金发告诉记者:“我在这里打扫卫生,给来参观的客人介绍老手艺,有一份稳定收入,日子过得挺舒心。”像徐金发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他们有的会蒸馍、有的会制油、有的会酿酒……靠着昔日的老手艺在作坊园内找到适合的岗位,生活有了新希望。 张敏珍介绍,后期将在各类作坊间建设鲤鱼塘、荆芥园、马齿菜园等,为小园子增添更多生机。 盘活闲置农房资源,阜阳作坊园走出一条将非遗传承、乡村旅游与村民增收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