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阳,很多人都知道颍泉区闻集镇大钱营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状元村”。作为记者,多年来虽然四处采访,但我也只是听说过那里的故事,从未曾去过。前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那里有了新变化,于是,我在春节期间来到了大钱营村,亲身感受了一把“状元村”里的“文化味”。 从阜阳市区沿105国道向西北方向出发,约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大钱营村。 一打听才知道,这个有着315户人家、1315口人的村庄,累计180名孩子考上大学,其中有15位硕士、10位博士。怪不得是“状元村”。 进入村子,我就被近几年新建的一座座小楼吸引了。从村民口中才得知,很多楼房是由村里走出去的学子出资为父母建造的,它们也因此被村里人称为“报恩楼”。 “别看我们这里只是个小村庄,每年最少能考上一两名大学生呢。”路旁一名村民看到来人,兴致勃勃地谈起村里孩子考大学的事,一脸自豪。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沿着红砖铺就的道路,来到村民钱法行家“一探究竟”。屋里,一个摆满书籍的书柜及一张画案,让人感觉到浓浓的书卷气。“书柜上有几百本书,都是孩子以前读的。”钱法行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一直以来自己都会给孩子留出一间这样的书房,“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多读书。”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孩子十分优秀,女儿钱文秀是华东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儿子钱东升现在北京交通大学读博。 “奖状张张贴上墙,教子立德放首位,忠孝守法成大器……”故事还没讲完,便被孩子们的声音打断了。 循着声音,我来到大钱营村的人文展教馆,几个孩子正在大声阅读墙上的文字。 一进馆,我便被“光荣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震撼到了:钱法强,武汉航空测绘学院博士;钱多秀,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导师……这些,让我这个初次来到村庄的人赞叹不已。 “看榜” “墙上都是历年来‘登榜’的学子。”今年82岁的钱金贤是展教馆创办人,也是张贴“光荣榜”的发起人。他2001年退休后,回到大钱营村,整理村史、村风家训等,2006年又利用闲置旧村部创建村人文展教馆。“设立‘光荣榜’就是让大家把他们当作榜样,向这些优秀学子学习。春节期间从外地回来的人,都会先到这里看一看。”他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七,村里都会“放榜”,在榜上加上新的优秀学子,先贴在村口,再加到人文展教馆的“光荣榜”上,成了村里坚持十多年的传统,也成了“新年俗”。 大钱营自然村属于闻集行政村,在该行政村党总支委员袁美玲看来,最近几年,考上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从2008年开始,大钱营村成立了关爱教育激励基金会,先后帮助村里31名品学兼优的学子完成学业…… 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影响着新一代的学子。正如我在人文展教馆里看到的场景:不少孩子在这里习字、读书,还有的学习村史村风、祖训家规……村民们说,春节期间都是这样。“人文展教馆的小广播(空中课堂)每天上、下午还会准时开播,播报内容有新春祝福、文明过节倡议等,年味十足。”钱金贤说。 如今,从大钱营村走出去的学子从事多个行业,有的成为教师,有的成为工程师,还有的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等。在我看来,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书写和延续这个小村庄特有的文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