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个春节,王卫芳迄今也没能前往颍州西湖观灯,这让她颇有些遗憾:如梦似幻的灯展,火星漫天的非遗铁花,千年古风的诗词穿越,或许要到来年春节才能感受了。 王卫芳是阜阳市试验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来自临泉瓦店镇乡村走出的80后,近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她心里充满难以描述的自豪感。“城市建设,文化传承,那些迅速崛起的高楼大厦,日益被重视保护的厚重文化,乡间改头换面的发展变迁,乃至交通道路,树木保护,完全和儿时记忆中变了样子。” 王卫芳还记得儿时上学的场景。每天清早起床,她第一件事不是整理书包,而是将妈妈整好的馒头咸菜分别装进袋子里,因为这会是她在学校一整天的伙食。蹬上自行车骑出庄子,随着向学校方向距离渐近,乡邻村子的同学们也三三两两汇入到前行的道路中。 学校距离家有8、9里地,坑坑洼洼的砂浆路,正常骑行约20多分钟,要是赶上阴雨天气,地面泥泞不堪,有时不得不脱去鞋子,赤着双脚抗上自行车,高一脚低一脚的往学校赶。 2000年后,王卫芳进城参加工作。第一个去的文化景点,便是颍州西湖,站在西湖岸畔,让她颇有些失望,这就是曾与杭州西湖齐名的颍州西湖吗?举目望去,除了茫茫的一片湖水,杂乱的灌木树丛,偶尔飞过的鸟儿,再无其他,怎么也找不到“未觉杭颍谁雌雄”的诗意豪情。 因为工作原因,当时王卫芳常从颍西镇附近经过,狭窄拥堵的路面,占道经营的小贩,鸡鸣犬吠的菜市场,看上去怎么也没有城市的样子。随着时光流逝,商厦时代广场,大润发超市,及周边高档配套小区,完全一派商业繁荣的景象。 阜阳发展中的点点滴滴,都让王卫芳自豪骄傲,最直观的,当属每年春节,全家回乡下探亲的场景。从最初挤公交车,到后来坐出租,再到如今开上私家车,昔日坑洼不平的乡间小道,代之以笔直平整的水泥路面,记忆中的砖瓦甚至土坯房屋,则变身为一座座高大洋气的小楼房。 “颍水悠悠,乡恋绵绵”。在王卫芳看来,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承载着万千游子的舌尖味道,处处都是自己的乡愁。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