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稻友

2025-1-24 10:30| 编辑: 刘黎 | 查看: 4779| 评论: 0|原作者: 吴孔文|来自: 颍州晚报

  生长水稻的地方,我都想去看看。
  
  这样的地方,土地往往又深又肥、又低又平,利于储水,也更接地气。人从田埂上经过,容易看清自己的容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个人,临水自照久了,心里会变得干净。
  
  我小的时候,村庄四周都是稻田。农历三月,桐花竞放,无妖媚气。这是另一场花讯,提醒人们要泡稻种了。这时,整个村子都充满喜气。只有泡好稻种,季节才有理由拥有爱情,光阴的大戏才敢敲锣打鼓粉墨登场。
  
  与村庄厮守的日子,决定我的骨骼发育和情感构成,让我懂得土地、播种、劳作与分享,懂得隐忍、等待、舍弃与谦逊。多年之后,我才明白:我之所以和有些人相处不好,主要原因是我俩来自的地方气味不同、风物不同、观念不同,并非全都是个人的责任。
  
  我最早的朋友,是村里的一群小伙伴。大家一起栽秧割稻、放牛挖草药,一起背着书包进学堂,大米饭将我们的灵魂打理得雪白干净。长大后,我们星散四方,食物杂了,志趣爱好有了改变,有些人之间已不再联系,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朋友真的像一条河流,一路之上不断有旧人远去新人加入。我喜欢关注朋友家乡的天气预报和粮食收获,特别是水稻的收成。那一个个丰收喜庆的镜头,让我的步子更有劲,睡眠更瓷实,拥有了一个个没有理由的欢喜。有些朋友同样关注我这里的风雨雷电、阴晴圆缺,我这里“开锅饭”的香,他们都能闻到。
  
  米有白米、红米、黑米、绿米之分,而秧苗的形状却基本相同。在井冈山,总会听到“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的革命歌曲。在那片红色的热土上,我和歌友们吃红米饭、喝南瓜汤,追忆革命先烈的足迹,接受理想与信念的洗礼。教唱我歌曲的那几位,至今与我肝胆相照。
  
  稻似橘,多生南方。驱车北去,过了淮河,眼前的稻田渐渐少了,玉米、高粱、花生、大豆多了起来。但北方人也吃米,且喜欢大碗盛饭、大口喝酒。在北方,我端碗米饭,边吃边和朋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胸口剧烈起伏着。米饭提供了能量,文学唤回了青春,热爱文学的人是不老的。
  
  人过五十,像灌足浆的水稻,内心充实,慢慢懂得了低头。朋友相聚,我们不愿再去大饭店,而是喜欢小酒馆。菜点得不多,适合口味就行;酒不图高档,喝出欢乐就成。我们珍惜碗中的每一粒粮食,以实际行动响应“光盘行动”号召。我们明白了,这世间的纷纷扰扰,大多因为粮食匮乏,粮食够了,饭碗稳了,天下就太平了。
  
  这是一个朋友众多的时代,但“掏心掏肺”的人不多。所谓老友,就是另一个自己,能够与自己心心相印量子纠缠。时光向前,秋收冬藏,我们越活越像一棵棵水稻。稻的姿态风能看懂,稻的想法雨会明白,稻的心跳田野能听到。我想,为什么有些人在尘世无所依归徘徊良久,大抵因为他们缺乏稻友。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三代人的年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