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不少游子返回家乡,享受欢聚一堂的欢乐。也有不少人会留意身边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面临着春节后留在家乡就业还是继续外出的抉择。 自2022年以来,我市以就业为抓手,实施农村居民就近就业“132”工程——以100个乡镇为示范、新增带动3万人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工资达到2万元以上,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4年,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居民就近就业“132”工程,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实施就业载体建设、招募合伙人、积极培育乡村产业等举措,进一步壮大乡村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开拓就近就业岗位。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实现就近就业5.38万人,其中当年新增1.92万人,人均年增收2.26万元。 筑巢引凤,村民就业路更通畅 “多亏了家乡服装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不仅让我拥有固定务工收入,还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颍泉区闻集镇刘盆窑村村民徐敏今年50岁,在该镇华清服装厂上班近10年。说起当前的生活状态,她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在政府的扶持下,自2015年成立以来,华清服装厂基础设施逐年完善,产能产线有序扩增,更多的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更暖心的是,为了更好吸纳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企业充分考虑部分员工照顾老人和孩子上学的实际需求,采取“加工车间+居家灵活就业”的生产模式。 “员工既可以到车间上班,也可以把部分半成品带回家加工。”企业负责人刘华清介绍,按照规定,员工即使到车间上班也可以提前下班接孩子放学,方便照顾家庭。 目前,该企业带动50多人就近就业,月工资从3000元到5000元不等。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下一步将在闻集镇创办分公司,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大寒时节,颍泉区行流镇的盛来俏服饰有限公司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标准化生产车间内,多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忙着赶制一批销往国外的服装。 作为劳动密集型服饰加工企业,盛来俏2019年从江苏省引进,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公司采取计件工资制,确保员工多劳多得,还配有餐饮、宿舍,为员工提供生活便利。”企业负责人张金海介绍。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近年来,我市积极谋划实施村镇标准化车间、园区等项目,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周边居民就近就业。其中,2024年各地共实施支持农村居民就近就业“132”工程项目42个,投入资金5亿元。同时,对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多措并举增加农村地区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 盘活资源,“沉睡”厂房重焕生机 伴随着“哒哒”的机器声,一件件精美的玩具走下生产线……近日,记者来到太和县双浮镇鸿昊玩具厂,数名工人在快马加鞭忙生产。 “该车间曾是闲置厂房,占地1000平方米。为了有效盘活‘沉睡’资源,我们从广东省引进了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双浮镇党委书记钱纯建介绍,该企业主要从事毛绒玩具加工、国潮产品生产等,2024年销售额300多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就业。 秦文莉是鸿昊玩具厂的一名职工,入职一年多以来,她熟练掌握了各种手工玩具的缝制技术,每月务工收入3000多元。 “离家不到3公里,往来很方便,还能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对于秦文莉来说,企业办在“家门口”,这份工作让她的生活更有奔头。 “租用闲置场地,落地即可投产。”新的一年,玩具厂负责人张玉谋划在太和县赵庙镇、三堂镇、坟台镇、三塔镇等多个乡镇成立分厂,可带动约1000人就业。 通过盘活原来闲置废弃的厂房、唤醒沉睡的集体资产资源,不仅破解了新企业“落地难”,也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了群众就近就业。对照闲置资产,太和县主动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对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实现精准招商,2024年招引企业7家。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就业群众政策知晓率,为就近就业的务工人员做好跟踪服务,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他们长期就近务工保驾护航。”钱纯建说。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我市常态化开展富余劳动力和闲置车间、厂房、校舍、民房等资源摸排,为招引企业建立资源台账。对能使用的厂房通过改善提升场地设施,引进企业入驻,破解新企业“用地难”等问题。目前,共摸排富余劳动力8.08万人,摸排闲置车间、校舍、民房等23.4万平方米,已盘活再利用18.9万平方米。 谋深谋细,推进农村居民就近就业 春节临近,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的安徽颍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殷贺龙,和其他农村致富带头人瞅准时机,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有抱负的返乡人员回乡兴业,带动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记者走访发现,在我市农村地区,有不少劳动力就业意愿强且具备就业能力,但因各种缘由无法外出务工。 以我市随机选取的某村为例,村内耕地面积8100亩,劳动力4064人,其中外出务工2435人;本地常住人口1843人,其中劳动力1629人。随着大托管、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以及机械化耕作普及,留守在本地的人员中,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者处于劳动力富余状态。如何让村内的富余劳动力乃至半弱劳动力就近就业,有事做、有钱挣,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较好选择是‘就地消化、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过上幸福生活,我市各地在深入了解阜阳籍在外务工人员就业情况和返乡意愿的同时,一方面紧抓“双招双引”机遇,积极承接沪苏浙等先发地区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加快引进一些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含量不高、具有较大吸纳劳动力需求、适合弹性就业特点的“三无一多”(即无污染、无废气、无噪音和用工多)产业,引导微型产业园区“出租招商”,引进集聚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现有产业优势,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就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增强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