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轻轻一点,在家即可完成门诊挂号;打开导航,医院各科室便可轻松到达;进入系统,医生可查看病人既往就医记录;使用远程医疗,患者“家门口”即可享受发达地区先进的诊疗服务……近年来,我市积极完善智慧医疗基础支撑体系,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创新智慧医疗服务应用,服务群众健康能力不断提升。 从线下到指尖 看病就医“一码通行” 10月8日,市民储女士身体不适,家人打算带她到市人民医院就诊。临行前,储女士的女儿用手机登录“阜阳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在线完成预约挂号。当天的就诊过程中,在线取号、报告查询、门诊缴费均通过手机小程序完成,储女士一家感慨:“用小程序,节省了不少就诊时间。” “阜阳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的功能远不止这些。该平台还能提供图文咨询、复诊、报告查询、病案复印、院外护理预约等多项服务。 从窗口排队建卡,到大厅自助机叫号,再到看病就医“指尖办”,方便快捷的就诊服务,得益于我市持续推进的“互联网+医疗健康”。 近年来,我市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建设互联网医院,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等服务。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实现患者看病就医“一码通行”。 “目前,全市共6家医院开设互联网医院,去年,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2万余人次,远程医疗服务约63万人次。”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从“单兵”到辅助 诊疗安全更有保障 近日,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内,副主任医师滑祥庭通过电脑为患者开医嘱,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及时提醒:患者检验结果显示低钾,建议调整原来的医嘱,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如同一位无形的助手,在医生下达医嘱前进行处方审核。”滑祥庭介绍,系统会依据患者的检查结果,提醒、警示乃至拦截一些不当医嘱,为医生的医疗决策提供辅助。 “我们构建了包含36万条规则的知识库,月均服务医生400万次,月均质控提醒9万次。”太和县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苗杰介绍,该院实施六级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临床信息系统统一管理,还通过对医嘱、治疗、检验、手术等关键环节的闭环信息管理,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临床诊疗流程,有效提升了诊疗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 近年来,我市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市21家公立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等级要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达标率达100%,达标率居全省之首。其中,1家医院通过六级电子病历评价,2家医院通过五级电子病历评价,12家医院通过四级电子病历评价。 从反复检查到互通互认 降低医疗费用提效率 日前,阜城市民李先生因胸闷前往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一科就诊。医生唐伟接诊后,利用“360全息视图”功能,查看了李先生既往就诊记录、治疗方案、健康状况等。 “通过查看就诊记录,我们发现李先生9年前曾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3枚支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口服相关药物。”唐伟说,通过“360全息视图”,医生能够更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60全息视图”是市人民医院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迈向互联互通的一部分。目前,医院已实现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多个系统统一接入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 “不同系统之间保持数据同步,避免数据孤岛现象,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市人民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李伟介绍。 此外,我市正加快推进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增强支撑卫生健康数据统计分析、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和开放互通能力。目前,初步实现省市级医院、县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级数字影像数据共享,全市15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累计安装医生工作站影像调阅组件3548个,历史检查归档上传142.7万例。 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率。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