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锚定现代化 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省

2024-10-10 10:11| 编辑: 刘黎 | 查看: 834| 评论: 0|来自: 中安在线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抓好粮食生产、农业科技进步、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正在向高质高效农业强省加速迈进。

  本台记者 朱明辉

  金秋时节,金黄色是阜阳大地的主色调。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阜南蒙洼阜蒙农场万亩水稻示范基地,现在,农田里安装的物联网、自动测虫灯、自动灌溉等装备,让农民种粮告别了靠天收,从“跟着感觉走”向“数据说了算”转变。

  经营着600亩土地的徐琨琨,是个热衷运用新技术种粮的“新农人”。自学数字植保技术、和农业院所对接引进新品种、参加省里的职业农民培训……,在徐琨琨的耕耘下,曾经饱受水患,大家都不看好的这片低产田,逐步成为了稳产高产田。

  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种粮大户 徐琨琨

  依托阜南农业大数据平台,一部手机就能实时了解庄稼的长势,在线购买社会化服务加上良好的农田设施,这几年我家的粮食每亩(由过去的)1000斤,提高到1600斤。

  从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到2005年安徽率先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再到如今系统实施种业强省建设、粮食产业融合等6大工程,全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牢记“国之大者”,安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1949年,安徽粮食总产量仅有127.8亿斤,202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830.16亿斤!粮食总产连续7年站稳800亿斤台阶,眼下,安徽还在合肥、宿州、芜湖等地建立了430多个农业科研创新研发基地。

  安徽粮食产业研究院 院长 吴文革

  这些试验示范基地,是一个很好的农民田间学校,主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方面,都取得了高产的突破,在优质绿色生产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成果,安徽的中低产田正在得到大面积地改造。

  在有力有效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安徽还聚焦产业振兴这个农业强省建设的关键,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先后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升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等系统工程,2023年,全省培育各类龙头企业9512家,比10年前增加4336家,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2万亿元。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厅长 汪学军

  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优势的转化和释放,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大粮仓”、“大肉库”、“大厨房”。

  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持续推进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千万工程”,让广大农民得到可感可及的实惠。刘金梅是岳西县马畈村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前些年,由于缺少一技之长,收入一直不稳定。眼下,村里借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成立了集体资产运营公司,对村里闲置的房屋等资产进行盘活,还启动了10多个农文旅新产业项目建设。乘着改革的东风,刘金梅家里的闲置房屋入股村企业,她经过系统培训,还成为了一名民宿管家。

  安庆市岳西县马畈村 村民 刘金梅

  过去只能靠“一亩三分地”挣钱,现在政策好,我们成为民宿的合伙人,各项收入加起来,每年达到5万多元。

  截至2023年底,全省家庭农场总数突破32万个,居全国第1位;农民合作社达11.5万个,居全国第4位。按照“千万工程”要求,全省正全力打造1000个左右的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4年的61元,提高到2023年的21144 元,广大村民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操海群

  安徽通过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催生出一大批乡村新职业、社会化服务的新组织、农业经营新模式,助力小农户、小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