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种出的番茄,成了上海人餐桌上的香饽饽。 “普通番茄四五块钱一斤,我们种植的鲜食番茄直销上海,市场价每斤15.8元,供不应求。”抢手的番茄,让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杨雪萍格外忙碌。去年瓦大番茄在长三角市场销售额突破2亿元,也让她和团队对推广番茄果汁的新策略充满信心。 小小番茄,为何畅销长三角? “品质是制胜法宝。”杨雪萍介绍,通过与科研院所、农业专家深度合作,瓦大农业公司持续攻关鲜食番茄的研发种植,研发出“瓦大1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迅速打开长三角市场。“番茄品质好、复购率高,我们已与上海联华超市、上海美菜网等20多家线上线下市场营销平台签订农产品直供协议,今年销售额将再创新高。” 阜阳是农业大市,坐拥丰富的优质农产品,依托广阔的长三角大市场,为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将绿色食品产业作为聚力发展的十大特色产业之一,阜阳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高端优质市场。 目前,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成效显现。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16个,2023年面向沪苏浙地区农产品销售额达595.77亿元、同比增长11.4%。瓦大番茄、红托竹荪、闻集草莓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端上了沪苏浙市民的餐桌。 长三角一体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安徽省全域融入长三角,阜阳也一举成为长三角的“正式生”。 坚持把融入长三角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阜阳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跑出深度融入长三角“加速度”。 产业分工协作,是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要义。栎玛仕电子年产5000吨精密金属压铸件加工制造项目由苏州客商投资,于2023年1月签约,同年3月开建,是颍东区首个“四证齐发”和“拿地即开工”项目,目前项目已投产。市区两级的优质服务,让企业负责人曹俊由衷点赞。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阜阳:2023年全市新签约长三角地区项目293个、总投资1165.9亿元。今年以来新签约长三角地区项目99个、总投资371.9亿元,占全市新签约项目的68.3%。 向“高”攀登、向“新”发力,就是向科技创新要动力。位于界首市的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中,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借梯登高、借智升级,由过去单一从事“四件套”生产的传统企业成长为智造“高精尖”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以创新共建为重点,阜阳着力培育一体化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4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07家、居全省第4位。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绘就长三角民生“幸福圈”。这两年,苏州企业家伏彦越来越习惯两城生活:工作日在阜阳,节假日在苏州,高铁让时空距离缩短,两地在卫健、康养、社保等民生领域的互联互通,也为他和家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阜阳全面推动长三角地区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在阜落地,不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群众享受到的一体化公共服务红利越来越多。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例,目前我市已与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和1971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两个全覆盖”;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扩容,全市三级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总数达18家,其中三甲医院7家,每千人口床位数达7.47张、超全省平均水平。 风从海上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阜阳交出亮眼“成绩单”:2023年,全市GDP3323.7亿元,总量位列全国百强、稳居全省第4位、皖北第1位,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市、数字经济百强市、金融竞争力百强市和中国城市消费能力50强。 长风正劲满帆行。站在新的节点,阜阳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充分发挥皖北龙头城市作用,勇当皖北全面振兴排头兵。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