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旧县镇大张村是远近闻名的“板面村”,全村50%以上的人在全国卖板面。 上世纪90年代,大张村的丁文喜在老家做筛网生意,由于经验不足、经营不善,很快便入不敷出。为了养家糊口,他带着学得的板面手艺,坐上了北上的列车,一路来到唐山,开启创业之路。 丁文喜的儿子丁强回忆,当时父亲在唐山市路南区的赵庄早市摆摊。由于羊肉膻,当地人不太喜欢吃,早点摊的生意并不理想,甚至可以用冷清来形容。 丁强说,当时父亲并没有气馁,而是分析失败的原因。由于羊肉膻,当地人吃不习惯,他将羊肉改成了牛肉。不仅如此,为了让太和板面能够适应当地人的口味,父亲开始研究配方,从配料的炒制、油温、火候,到面胚的制作,一遍遍试验。慢慢地,一天由十几碗卖到三十几碗,愈加浓郁的面香终于留住了第一批“馋嘴客”。 更大的变化始于1996年。丁文喜在长期经营中发现,除了口味,当地人更偏向于细面。于是,他将宽面改成细面。没想到,这一改,迅速让早市红火起来,一个早市下来,板面能卖出200碗。随着太和板面在唐山越来越受欢迎,丁文喜带着亲戚和乡亲们一起去唐山做板面生意。 在同一时期,勤劳朴实的太和人让板面在许多地方流传开来,香飘河北、山东及东三省、江浙沪等地。 丁强在家排行老三,大家都喊他“丁家老三”。10多岁起,丁强就跟着父亲到唐山,学习板面制作。起初,因年龄小,个子矮,够不着三轮车上的案板,他都是站在椅子上和父亲学习摔板面。 十五六岁时,丁强在父亲的帮助下自己摆摊卖太和板面。 2003年前后,当地不再允许摆摊经营,丁强和家人将摊位搬进了门店。丁强回忆,他和妻子的第一间门店是在城乡接合部,大约60多平方米。因房租等成本提高,他盘算着仅卖早餐不划算,就延长了营业时间,增加了中餐和晚餐。 丁强的面馆平时都是夫妻俩经营。在他看来,除了味道,肉料一定要好,所有的材料一定要淘洗干净。坚持这一原则,夫妻俩的面馆也因口味好和质量高受到当地人的喜爱。 面馆的生意日渐兴隆,丁强的目标更大了。2006年,丁强创立了自己的板面品牌“丁家老三”,并推广连锁加盟。截至目前,“丁家老三”板面已有百余间加盟店。2020年,丁强又成立了丁家老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太和板面小料深加工,将太和板面销往全国各地。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