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娘”麻花传承人马德峰: 希望家乡的麻花香飘全国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手工制作的美食逐渐被机械化生产取代,依然坚持手工制作的美食就显得尤为珍贵。颍东区口孜镇青年马德峰,坚守祖上传下的技艺,坚持手工制作传统麻花。他有一个愿望:将家乡的麻花推广至全国,让在外游子能随时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坚持手工制作的“马大娘”麻花 7月12日下午,在颍东区向阳街道的一家门店内,记者见到了忙碌中的马德峰。他身着白色工作制服,端坐于案桌旁,与几位大姐一起手工制作麻花。 案桌前围坐着四人,每人面前都摆放着整齐的麻花坯。马德峰将麻花坯取在手中,左右拉开拉长,对折后相互缠绕,再对折两次便形成了麻花雏形,放置在一旁的托盘内。 一位大姐将托盘中装满的麻花涂上油料,放到一旁的架子上。架子上摆满,便会统一送至后厨油炸,制成金黄香酥的“马大娘”麻花。 在门店入口处,摆放着数十个精美的麻花包装盒,盒子上除了标注“纯手工”“土特产”外,还印有马德峰奶奶“马大娘”的照片和简介。“这些都是向全国各地发货用的。”马德峰介绍,“马大娘”麻花始创于1951年,但制作麻花的老手艺,起源时间可能更早。 小麻花承载一家人的希望 对很多人来说,麻花是一种常见的美食,但对马德峰而言,它更是一段温暖的童年记忆。忙完手头的工作,马德峰向记者讲述了“马大娘”麻花的故事。 马大娘姓蔡,做麻花的手艺是她嫁入马家后带来的。马德峰的爷爷曾在镇上商行工作,家境并不富裕。婚后,擅长做麻花的奶奶开始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 马德峰回忆,奶奶每天半夜起床和面炸麻花,忙碌到上午10时左右,然后挎着装满麻花的篮子去集市叫卖。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小小的麻花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马德峰还记得,童年时半夜睡不着,就起床帮奶奶和面,成为她的得力小帮手。陪伴奶奶做麻花的童年,是他最温暖的记忆。年幼的他未曾想到,自己成为奶奶手工麻花的唯一传承人。 让更多人记住家乡的味道 2009年,出于对奶奶的深厚情感,马德峰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职回家陪伴奶奶制作麻花。同时,他为自家麻花注册了“马大娘”品牌,并以奶奶的照片作为商标。马德峰遵循奶奶传授的方法,和面、拉坯、调配香油,在传统麻花的基础上,创出“香辣”“孜然”等多种口味。 次年,奶奶因病离世,马德峰正式接过了麻花制作的接力棒。 马德峰表示,与机器制作的麻花相比,手工麻花更加香酥焦脆,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品尝到一种家乡的味道。去年初,他在阜阳城区新开了一家门店,并与妻子一起尝试通过抖音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当年5月,他们注册账号开设直播间,自己担任主播,向全国网友展示麻花制作过程,介绍独特的颍淮风味。直播反响热烈,首日便吸引了600余名观众,销售量达200余单(平均每单15只麻花)。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7.8万余单。 马德峰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远离家乡的游子能够品尝到来自家乡的麻花,感受到那份熟悉的童年味道。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