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70年前王家坝闸首次开闸,听亲历者讲述那段往事

2024-7-8 08:1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78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通讯员 田鋆生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汛期里,阜南县王家坝闸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比平时更加忙碌,除了日常给闸体做检查外,还要紧盯着水位。
  
  自1953年建成以来,王家坝闸已经有13个年份共16次开闸蓄洪,时刻守护着淮河安澜。
  
  “洪水一下涌了进来,很快就淹到了庄台……”16次开闸,家住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社区刘郢庄台、今年90岁的刘克义都是见证者,1954年7月6日第一次开闸蓄洪的场景在他记忆中最为深刻。70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亲历者对于当时的记忆已经模糊,相关资料也愈加珍贵。7月5日,记者来到王家坝闸,寻访那段往事,记录那时的人与事……
  


  70年前,王家坝闸首次开闸
  
  7月5日10时许,记者在王家坝闸一侧,见到了正带队给闸体“体检”的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郭俊军。在他的指挥下,两名工作人员分别使用测量尺和水准仪,对闸底板等进行测量。由于前一段时间持续干旱,即使刚下过雨,目前水位依旧很低。
  
  “每年我们都会对王家坝闸进行两次检测,就像是给人做体检一样。”郭俊军说,通过检测,可以测量出闸体是否有微米级的倾斜,底板是否有沉陷等。
  
  截至目前,王家坝闸已经有13个年份16次开闸蓄洪,累计蓄滞洪水75亿立方米。
  
  “据统计,王家坝闸第一次开闸时,蒙洼蓄洪区蓄洪11.18亿立方米,是16次蓄洪中最多的一次。”郭俊军到王家坝闸管理处工作7个月,上任第一天起,他便开始查询王家坝闸最初开闸的相关资料,但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甚至连张图片都难以寻觅。
  
  记者在《阜阳地区志》以及有关媒体报道、资料中查询到少许内容:1954年7月3日至28日阜阳专区连降大雨和暴雨,全区平均降雨量达700毫米以上,阜南达947.8毫米;为缓解上游的压力和保障下游的安全,王家坝闸于当年7月6日开闸蓄洪。
  
  “那天的事,这辈子也忘不了”
  
  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里,一张蒙洼蓄洪区历年蓄洪损失统计表中有一组数字:倒塌房屋2.57万间,损失粮食883.3吨,损失农具、家具数万件,死亡11人,牲畜1.3万头。
  
  这是王家坝闸首次开闸后进行的相关统计。
  
  如今,当地大多数人对首次开闸的往事已经记忆模糊。
  
  经过多番走访,记者找到了一名亲历者——王家坝镇李郢社区的刘克义。
  
  7月5日,记者来到刘郢庄台刘克义家。在家门口的一棵大树下,90岁的刘克义摇着扇子,讲述了70年前的那段过往。
  
  “那天的事,这辈子也忘不了。先是绝望,再是希望。”1954年,刘克义刚满20岁。他说,实际上,对于那次即将到来的洪水,自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刘克义记得,开闸蓄洪的前几天,不远处的河道被洪水冲开了几个大洞,上游的一些物资如木材等被冲到了庄台。“漂过来的大树,足足有锅盖这么粗。”刘克义用手比划着。
  
  刘克义和父亲、叔叔等一家十多口人,都住在庄台之上。“当时庄台远没有现在这么高,房屋也都是茅草屋。”水势不断上涨,刘克义一家也开始做准备。当年的7月6日,他们刚收拾好东西,就听到外面有人喊“放水了,放水了”,洪水开始漫上来。
  
  刘克义赶忙招呼老人、孩子爬到房顶之上。他顺手拉过一个大缸,将家里的娃娃放进去,房顶的最高处则让给了年迈多病的母亲。
  
  那是至今刘克义都不愿回忆的一幕:良田成为泽国,庄台成为孤岛,绝望的心情笼罩在全家人心头上。
  
  直到天空传来一阵嗡嗡声,吸引了刘克义的注意。“抬头望去,一架飞机在头顶盘旋,投下一些麻袋就飞走了。”刘克义说。这时,大家都呼喊“共产党来救我们了”!年轻人纷纷跳入水中打捞。
  
  “麻袋里装的都是饼干,党没有忘了我们,心里装着咱们百姓啊!”刘克义回忆过往,不胜唏嘘。第二天下午,在地方政府组织下,当地干群驾驶小船开始挨个庄台搜寻老百姓,刘克义一家跟着乡亲们一起,先后被转移到安全的高地。“踏上坚实土地的那一刻,母亲忍不住嚎啕大哭。”
  
  继续守护淮河安澜
  
  回忆过往,刘克义说,解放前,村子也曾多次遭遇洪水,但像那一次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救群众的,他们之前从来没遇到过。
  
  根据《阜阳地区志》记载,1954年防汛期间,中央派3架飞机空投防汛物资,专区和各县区领导全力以赴走上防汛第一线。
  
  刘克义和很多世代生活在淮河岸边的蒙洼人民一样,见证了王家坝闸自建成以来的每一次开闸,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的奉献精神。
  
  刘克义说,在王家坝闸修建之初,大家就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开闸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大道理说不好,但我们个个都懂。”
  
  “群众甘愿牺牲自己保‘大家’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小家’。”李郢社区相关负责人张继说,如今,李郢社区各个庄台建设得越来越稳固,群众的住房越来越宽敞,日子也越过越好。镇里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开展毛豆—香葱轮作模式和毛豆—中药材(猫爪草)轮作模式、水生适应性农业及池塘养鱼等,有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70年过去了,蒙洼蓄洪区100多个庄台建设得越来越稳固,环境越来越美,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淮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王家坝闸的设施设备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继续守护着淮河安澜……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