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铸魂 雕刻时光 ——专访阜阳籍雕塑家程连仲 个人简介:程连仲,安徽阜阳人,现年77岁。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持有全国城市雕塑资格证书;海南省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海南省旅琼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海南省民间美术家协会顾问;曾留学德国卡塞尔大学、布伦瑞克大学,并旅居德国24年。 主要作品:青铜像《奥运会射击冠军许海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获中国国家博物馆奖;青铜雕像《情深》、大理石雕像《村娃》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村娃》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青铜雕像《追》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美展。 提到阜阳籍的雕塑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程连昆。殊不知,他的双胞胎弟弟程连仲,也是一位从泉河岸边走出去的雕塑家。 目前正忙着为海南海口创作一匹白马雕塑作品的程连仲,5月19日回到阜阳。他回到儿时住过的老宅说往昔;拜谒故人忆往事;还看了家乡的高楼大厦、平坦大道话感受…… 十几年来,这是程连仲在家乡阜阳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从事雕塑四十余载,从阜阳发端到蜚声省内外,从旅居德国到回国报效,程连仲的作品遍布海南、浙江等地。这次,77岁的他带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回来,感慨阜阳的巨变之余,称愿回到故乡居住,有机会将更多作品留在这里。 5月20日,趁程连仲回阜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崭露头角 说起程连仲,就不能不提起阜阳籍雕塑家程连昆。程连昆,于今年3月初因病惜别人世。而程连仲是程连昆的双胞胎弟弟,现年77岁。 1947年,兄弟俩出生在阜城贡院街12号。在童年直至青年时代,他们有着相同的人生轨迹,泉河岸边的黄胶泥,以及老宅周边的石雕、木雕,开启了他们的雕塑之路;得到时任阜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钟音的推荐,1970年,两人到界首陶瓷厂做出口陶瓷。 当时,程连仲在阜阳行流四九小学当老师。“拿到推荐信后,我跟学校请了一个月的假,来到了当时的界首陶瓷厂。”程连仲回忆道。 那一个月时间内,程连仲做了四五匹马,比较出名的是《草上飞》,作品中的马呈腾飞状态,为了支撑它,在它的肚子底下做了一簇疾风吹向一边的劲草。直到现在,他的这个作品,依旧是界首陶瓷厂的“招牌”。当时,他做的“唐马”“隋牛”等,引起极大反响。 很快,一个月假期到了,程连仲回到了学校。 1970年10月,一批4800件的外贸陶瓷雕塑订单从上海下到安徽,又从安徽转到界首。界首外贸部门的工作人员,找到界首陶瓷厂,问了一圈才知道厂里没人会做这个,之前是行流四九小学的一位老师做的。于是,他们找到了程连仲。 经与校方协商,程连仲到界首陶瓷厂工作,厂里出钱雇老师替他上课,直至1974年。 “我的雕塑作品出口,赚取了大量外汇,相关部门就奖励了60万元给陶瓷厂,厂里用这笔钱做基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程连仲说。 1972年年底,第一届全国工艺美展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举办,展出的作品中,程连仲的《草上飞》雕塑赫然在列。 完成外贸订单创造了经济效益;作品在全国工艺美展上展出,程连仲迎来了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日益提升 在界首陶瓷厂的工作结束后,程连昆、程连仲走向不同的雕塑艺术之路。 程连昆进入高校学习,毕业后到合肥任教,后来被调入安徽省城市雕塑办公室从事雕塑创作,1985年调入安徽建筑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与程连昆不同的是,由于在界首陶瓷厂工作卓有成效,1974年,程连仲被调入阜阳行署轻工业局。 1977年,程连仲考入浙江美院。“原来做雕塑都是凭感觉摸索着做,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后,系统学习了雕塑知识,到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地揣摩雕塑技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雕塑水平日益提升。”回想当时的校园学习生涯,他不胜感慨。当年,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招生,安徽省只有三个报考名额,其中一个名额给了程连仲。“我记得那年我们班只有7名学生,教我们的老师有18位。” 1979年,程连仲毕业,继续在轻工业局工作。 1982年,程连仲调入当时的安徽省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任样品宣传科科长及计划科科长,带着安徽省的工艺作品到日本等地展销,持续到1990年。 这期间,程连昆和程连仲一道设计、制作完成了雕塑《腾飞》,并被安置在阜阳大戏院门前。 蜚声省内 在安徽省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工作期间,程连仲也在坚持不懈创作雕塑作品,比较知名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内的《孺子牛》、安徽大学校园内的《青春旋律》,以及为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制作的铜像等。 提到这几个作品的创作经历,程连仲至今仍历历在目。 1983年春天,中科大一批学子即将告别母校时,学生发出了倡议——给母校捐一件雕塑。 随后,学生会的同学找到了当时还在合肥的韩美林先生,请他设计雕塑。但韩美林当时还未从事园林雕塑,便向学生们推荐了程连仲。“韩老师看过我的作品,对我比较了解。”程连仲说。 随后,程连仲与学生们见了面,并在韩美林的帮助下,共同确定了“牛”这个题材。程连仲说,当时国家刚刚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他们便想到科技推动社会进步这一主题,用“牛”象征科技,双牛顶一圆球旋转,能够比较形象地表现出这一主题。这件作品于1983年落成。 1984年,安徽籍运动员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获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举国欢腾。于是,省美协给了程连仲一个任务:给许海峰做铜像。 “许海峰给我当了一个月的模特。”程连仲回忆,他下了极大的功夫,做出了模具。不过,因为当时没有经费,没钱买铜做铜像怎么办?许海峰灵机一动,想起他打汽手枪训练时,收集了很多掉落下来的铜子弹弹壳,足足有两大包。于是,他就把这些铜弹壳拿到铸造厂,最终做出了三尊一尺高的铜像。 “这件事被报道出来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收藏了一尊铜像。”程连仲说,他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奖状。而另两件铜像,被许海峰及那家铸造厂收藏了,他留下的是当初的模具。 这几件作品,也让程连仲在省内雕塑界名声大噪。 旅居德国 1989年,德国下萨克森州两位艺术院校的教授来到安徽,要求访问一位青年雕塑家。经省美协推荐,两位教授来到程连仲家。看了程连仲的作品后,他们邀请他到德国访问。 1990年,受德国汉诺威美术家学会负责人邀请,程连仲赴德国做访问学者。1992年,他拿到了艺术家在德永久居住权。 “当时,我是以到德国大学学习的契机去的,签证需要一年一签;拿到永久居住权,有点偶然。”程连仲回忆,1991年,他在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认识了一位画廊老板,对方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当年底在汉诺威举办的艺术展销活动。 艺术展销活动举办时,程连仲如约而至。“开幕式上,汉诺威市长讲完话后,直接跑到我这里来,让我给他做个人像雕塑。”程连仲说,用了一个多小时,人像做好了,对方非常满意,认为程连仲是位真正的艺术家,当即协调德国有关部门,帮他申请了艺术家在德永久居住权。 那段日子里,程连仲遍访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细心揣摩、学习西方的古典雕塑、绘画等艺术,还包括大街上、公园里的现代雕塑。 “西方艺术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迪。”程连仲说,在德旅居20多年,他有7年是居住在亚历山大·考尔德的一件雕塑作品附近,每天从那经过,体会其中的艺术精髓。“考尔德是美国最受欢迎、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现代艺术家,他的那件作品是一件高8米的钢构雕塑,典型的抽象现代作品。”程连超说,这件作品非常震憾,他当时就在心里说,回国后,也要创作一个,而且在尺寸上要超越这一件。 程连仲将东西方雕塑、绘画等文化融汇贯通。“我的感悟和结论是,东方艺术的境界是‘天人合一’,这是东方艺术的高明之处。”程连仲举例,如钧瓷会有自然流动的线条,但是很好看;哥窑里烧制瓷器自然炸开的裂纹,通常会自然保留,有时会镶金丝铁线,这里面,有自然的造化,也有人的作用。而西方艺术,起源于科学、数学等现实主义学科,人体雕塑的数据比例,从西方的解剖学而来,十分精准。 毅然回国 2014年,程连仲毅然放弃了艺术家在德永久居住权,回到了国内。“落叶总要归根,而且我的人生之路和艺术经历,也让我做出这个选择。”程连仲说。 事实上,从2009年起,程连仲就已经不断回国开展自己的雕塑事业。 2011年、2012年,他在海口骑楼老街创作《老爸茶》《戏车》《净面》等海南风情铸铜雕塑作品;在海口的三香文化街创作《精雕细刻》《渔家乐》等雕塑作品,均大获好评,成为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打卡拍照地。 随后,邵逸夫的夫人方逸华去海南考察时看到了这些雕塑作品。她发现,程连仲的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不一样,有一种别样的和谐之美。于是,她找到程连仲,邀请他为邵逸夫创作铜像。 原来,邵逸夫基金会在国内捐赠了许多建筑,一些建筑上有邵逸夫像,但在方逸华看来,有的作品都不尽如人意。 2016年,香港大学逸夫楼落成,程连仲创作的第一件邵逸夫铜像也同步落成。随后,程连仲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学校创作的邵逸夫像也相继落成。 2021年,他完成纪念海南岛解放大型雕塑群;2022年,完成海南国际会展中心门前广场大型不锈钢现代雕塑——《南海潮》,这件雕塑作品高12米、长20米,是目前海南唯一一座可以和国际接轨的现代造型艺术。“这也算是完成了我在德国看考尔德现代作品时心里许下的承诺。”程连仲说。 鉴于对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感悟,近年来,程连仲也在自己的画作或雕塑艺术创作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展示了自己的一幅带有浮雕性质的画作——《幸福》。这幅画作,表现的是一位女性,周边是她的爱人和孩子。创作时,他是把作画废弃的旧宣纸撕成条块状,不带任何预设,“随心所欲”地粘贴在油画布上,然后用笔墨适当修补,最终用“西方手段”呈现出“东方韵味”。他的此类作品,曾在博鳌亚洲论坛主会场展出,目前正在三亚中央商务区文化艺术中心展出。 再比如,他的雕塑作品《南海潮》,从思想内容上看两股海浪,四个起点代表四海相通,五湖四海的国际贸易,国际汇展中心是五湖四海的交汇、交流之地;上端奋进的人物,象征着永立潮头的海南人敢于创新,奋发向前的勇敢精神,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也是会展中心的精神象征。从艺术手法上讲是采用了国际上最经典的现代构成手法和中国传统的剪纸装饰手法相结合,中西合壁。所以,此雕塑是海南国际汇展中心的亮点和灵魂象征。 情系桑梓 5月20日,程连仲回到位于阜城贡院街的老宅。这处老宅,已经交给当地街道办管理。在小院中,他凝视着一株枝繁叶茂、胸径约40公分的香椿树,陷入对往事的回忆。 “我5岁时,奶奶花了1毛钱从市场上买了这棵香椿树苗,当时才一米多高,只有手指头粗。可是此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年年都能吃到香椿。而且,这棵树伴我长大,一家人都对这棵树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程连仲说。 1982年,程连仲调往合肥,就从这棵树发出的小苗中,移栽了一棵到合肥的住处。后来,程连仲在合肥买了第二处房子,又把树再次移栽过去。如今,树已经亭亭如盖。 “人在外面,我就十分想念老宅里的这棵椿树,想到它,就会想到我的童年,和在阜阳度过的时光。香椿那清香味,是我永久思念故乡的味道。”程连仲说。 在老宅附近,程连仲与几名邻居闲聊,发现其中竟有“发小”的后人。“我记得您,您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发小”的后人说。而程连仲也十分惊喜:“我在三中上学的时候,你父亲就在三中后勤工作……”想起曾经的过往,程连仲紧紧拉住邻居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5月20日上午,程连仲又赶到西湖陵园。在已故的钟音墓前祭拜,他一度哽咽:“钟部长啊,您是我生命中的恩人,是您给了我在界首陶瓷厂工作的机会,才有了我的今天……” 随后,他又来到大戏院,看看《腾飞》,他指着雕塑后面两行字“程连昆、程连仲作”说:“这件作品是当年我与哥哥一起创作、制作的。” 这次返乡,让程连仲感触最多的,是家乡的变化。“阜阳的变化太大了,西城河、东城河的水真清;临泉路原来是个好高的坝子,现在的路很宽很平坦;到处是高楼大厦……我在想,过段时间把老宅收拾一下,以后还搬回来住,希望把更多的作品留在家乡。”坐车看阜城街景,程连仲目不暇接,思绪万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