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天鸿新材料研发骨干李汪洋 “85后”硕导“膜力无边” 瘦高个、戴着眼镜,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李汪洋给人一种斯文、内敛的印象。1986年出生的他已“拼得”副研究员、知名高校兼职硕导等一串让人艳羡的头衔。 “争取实现7微米!”5月15日,在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李汪洋带领团队对锂电池隔膜的厚度进行攻关。“7微米的隔膜,相当于头发丝十分之一厚度。作为锂电池容量和寿命的核心部件,隔膜在减厚上的每一步,都是膜材发展的新刻度!” 成立于2008年的天鸿新材料公司从食品包装领域起步,2010年,看到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盯上锂电池核心部件——锂电池隔膜。 “因为技术限制,当时这种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时隔14年,回想起初入锂电池隔膜领域的经过,李汪洋依然印象深刻。 作为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李汪洋一直冲在科研最前线。高分子聚合物的挑选、添加剂的配比、热处理温度控制等,一条条梳理,一关关推进,许多个日夜,他和团队几乎吃住在实验室。 经过艰辛探索,2016年,李汪洋和团队一起攻克了锂电池隔膜核心技术——干法单拉技术,解决了锂电池隔膜强度低、孔径尺寸不均匀等问题,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续航能力,节约了成本。这一技术不仅在国内创新大赛上获得多项大奖,还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封锁。2018年,该项目斩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后,各种类型、厚度的隔膜在天鸿新材料公司实现产业化。如今,天鸿新材料公司已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锂电池隔膜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左右,为比亚迪、鹏辉电源、厦门海辰等行业头部企业供货,成为全国细分市场领域的“单打冠军”。企业还牵手四川大学王琪院士,进军可降解膜等领域。 成绩的背后,是李汪洋“跟困难较真”“不把问题琢磨透彻决不罢休”的韧劲。靠着这股劲,李汪洋带领团队申请国家专利249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数十项。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用实际行动投身新兴产业,我倍感自豪。”李汪洋说,在未来的日子里,会继续坚守科技创新领域,用脚踏实地的努力研发更多的创新成果,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