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村民请大戏 唱到正月底

2024-2-23 08:3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77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尚原野/文 穆可亮/摄|来自: 颍州晚报

   “捧香茶我欣然走出绣房,借送茶面会那张家儿郎,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里更觉得心情舒畅……”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三),颍上县鲁口镇沙河魏社区唱起了大戏。这是社区邹巷子自然庄村民自发出钱请的推剧大戏,每天都唱,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底,让村民过足戏瘾。
  


  近年来,鲁口镇的多个村子村民,都会在春节期间自发出钱请来推剧团唱戏,成为过年新风俗,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晚,在沙河魏社区邹巷子自然庄农民文化广场,昌业推剧团带来的推剧《送香茶》刚开演,就引来数百名村民来听。
  
  鲁口镇王楼村72岁的王林高一听说要唱戏,早早吃了晚饭就来了。“半年多时间没听戏,锣鼓弦子一响,感觉美得很,真像戏文里唱的那样:久旱逢甘露。”
  
  这场戏就是邹巷子自然庄村民出钱请的。“一场戏1300块钱,不贵,今年我也花钱单独请了一场。”邹巷子自然庄村民邹海磊说。
  
  “比起放烟花,大家更愿意请戏。”村民张国华说,你300元、他500元,多少都是村民的一份心意。“大家花钱请了戏,周边乡镇的老人都喜欢看,每场戏台下都坐得满满的。”
  
  说起推剧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但对花鼓灯肯定熟悉。鲁口镇是颍上花鼓灯(国家级非遗)、淮河锣鼓(省级非遗)、颍上推剧(省级非遗)的发源地之一。其中,锣鼓是花鼓灯的伴奏乐器,推剧则是花鼓灯后场小戏。
  
  推剧,又叫“四句推子”,颍上以及凤台、寿县、霍邱等沿淮一带的老百姓都喜欢听。
  
  1932年,当时的颍上王岗区垂岗乡黄洼村老艺人唐佩金在花鼓灯基础上,吸收琴书和凤阳歌的优点,创立了这一新剧种,有《拾棉花》《送香茶》等传统剧目。
  
  鲁口镇地处阜阳最东端,与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相隔50公里,解放前同属凤台县管辖。这一带是推剧的流行区,上世纪50年代以后,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推剧团,他们常年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比起‘家庭伦理’戏,朝纲戏有朝有代,唱词都是固定的,不能东拉西扯……”今年82岁的费德窑是昌业推剧团年龄最长的演员。每次来鲁口唱戏,都少不了他这个老生。“群众听戏除了休闲娱乐,还能从中受到一定教育。”
  
  “我们一年在颍上、凤台、寿县三个县最少要唱400场戏,其中,在鲁口镇要唱70多场。”今年61岁的昌业推剧艺术团团长苏昌业说,这也说明了当地人对推剧十分喜爱。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