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涛子”这个名字,在公益圈有一定知名度。涛子本名贾兴光,是阜阳市伊源爱心志愿者协会核实组组长,奔波于城乡各地,核实每条求助信息,是他的主要任务。日前,记者跟随涛子一起,见证了他的工作日常。 每一分爱心款都要用到实处 按照计划,涛子当天将分赴阜南县黄岗镇李寨村和颍上县南照镇,核实两个求助家庭的相关信息。 涛子“官”不大,责任可不小。除了到求助者家中实地查看,还要分别联系当地社区(村)干部、困境孩子的班主任老师等再三确认。“协会有成员五六百人,来自各行各业。每人每天捐助1元钱做公益,这笔珍贵的爱心款必须用到确实有需要的人身上。”涛子说。 一个多小时颠簸后,车子驶进了李寨村。因为地处偏僻,涛子多方打听才找到求助者张某家。张某33岁,三年多前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行走能力,妻子有精神障碍,母亲去世多年,家中的一切主要靠年近七旬的父亲支撑。 记者注意到,张某家客厅墙壁上贴了很多“三好学生”奖状。张某说,村委会对他家很照顾,全家都享受到了低保,但几个孩子的学杂费开支还是令他感到有压力。这次经过村干部搭桥,他联系上了伊源协会,希望获得帮助。 涛子记录下张某的诉求后,又要来了孩子班主任的电话。“我们会向班主任进行核实。走完流程,再根据你家孩子情况发放助学金。”安慰了张某后,涛子又驱车向颍上县南照镇赶去。 好事就要办实 在涛子看来,公益组织要做的是帮助那些确实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核实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2015年加入志愿者团队以来,涛子见到过很多求助者,其中不乏个别好吃懒做的人。有一年,涛子在某偏远乡村开展核实工作。根据求助信息,当事人李某妻子早逝,遗留下三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可涛子在村里及村委会一打听,却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据当地群众及村干部反映,李某好逸恶劳还酗酒,家中大小事不操心,对孩子更是不管不问。涛子也颇感无奈,按照协会规定,他转给村干部600元钱,并再三叮嘱只能用到孩子身上,不要让李某取走。 没想到两个多月后,李某因为酗酒突发急病离世。涛子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村干部,协助有关部门将李某的孩子送到县福利院。半年多后,涛子再去福利院探望,昔日浑身脏兮兮的孩子变得干干净净,完全换了一副模样。 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希望 “做志愿者,就得学会受委屈。”说到做志愿者的感受,涛子这样对记者说。 有一次,涛子带队去乡村核实信息,当事人第一句话就说:“别那么多废话,啥时候给我钱?”当得知不符合救助条件领不到钱时,对方甚至骂了起来,同去的一名年轻志愿者当场就委屈地掉下了眼泪。 学会受委屈不仅是对外,对内也是。涛子本身是一名经营时尚女鞋的小商户,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日营业额能达到几万元。自从加入志愿者协会后,他就一心扑到公益活动中,家里店里的事全丢给了妻子。 今年是涛子成为志愿者的第10个年头,基本上每周都有三四天在四处奔走。他大致算了下,这些年驾车跑了有十多万公里。每当爱人忍不住数落他时,涛子都是一脸真诚地接受,可一转眼又投入到公益活动的奔波忙碌中。久而久之,爱人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虽然我只是个普通人,可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眼中,我为他们送去的却是希望和光明。”涛子说,只要能为他们带来一定帮助,自己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