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晚报报道了李红的杰达公司吸纳残疾青年就业的故事。不知不觉间,37岁的她在颍东经营杰达公司已是第五个年头。不久前,她又注册了一家服饰公司,让两个残疾“儿子”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她还接手了一家生产净化剂的工厂,需要的员工将会越来越多。她希望更多残疾青年加入,将企业真正打造成为残疾青年温暖的家。 为“儿子”结婚准备“家底” 10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颍东区的杰达公司。在李红的办公室里,一块崭新的“鑫美伟服饰有限公司”的牌匾,格外引人注意。 “这是我给两个儿子结婚准备的‘家底’。”李红说,在厂里工作的16名残疾青年中,与她相伴最久的思源(化名)如今已经21岁,在阜阳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长大的阳阳(化名)也20岁了。眼看着孩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李红从去年起,开始为这些孩子的终身大事操心。 在厂里16名残疾青年中,除去部分“唐宝宝”外,都渐渐长大懂事。他们虽然肢体残疾,但都渴望家的温暖。李红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的未来做些谋划。 去年下半年,李红的一位朋友来到颍东投资建了一家服装公司,她和朋友商量后成立了鑫美伟服饰有限公司,为朋友的公司做些裁剪等配套工作。 在新成立的这家公司,思源和阳阳分别担任法人和经理。李红说:“孩子们有了事业,结婚成家就有了更好的保障。” 带着残疾孩子来上班的妈妈 在公司二楼,记者见到了15岁的萍萍(化名)。萍萍是一名脑瘫女孩。她出生后,母亲王芳(化名)就没再去工作,整天不是带着她去康复中心治疗,就是“窝”在家里,家庭经济压力很大。 两个多月前,王芳了解到杰达公司特别关爱残疾人和残疾家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公司应聘。李红得知王芳的情况后,一口应允:“明天就来上班,带着孩子。” 在杰达公司里,王芳的工作是为手提纸袋串绳,每月基本工资加上计件工资有两三千元,还包吃包住,随时能够照看孩子。 和王芳情况类似,今年50岁的邵晓丽(化名)也是一名残疾孩子的母亲。 因为家有无自理能力的“唐宝宝”,这些年邵晓丽只能做一些家政、护工之类的工作。不久前,她也来到杰达公司,专职从事“摄像师”工作,用手机记录公司里的生产生活场景,然后剪辑成短片在短视频平台上传。在她的努力下,这个专门招募残疾人员工的企业在网上开始小有名气。 帮助更多残疾青年融入社会 借助于短视频平台,李红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甚至合肥市18岁的智障青年丁丁(化名)也在去年6月被家人送来工作。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来送他上班,庆祝他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相对于其他残疾员工,丁丁的家庭生活水平尚可。丁丁的父母告诉李红,送孩子来上班,不图多少工资,就是觉得孩子在这儿放心,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李红说,随着杰达公司业务的增加,以及鑫美伟服饰有限公司的成立,加上她接手的一家生产净化剂的工厂,需要的员工会越来越多。她希望能招募到更多残疾青年加入到这个团队,将企业真正打造成为残疾青年温暖的家。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