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一定是创新型城市创建。 2021年11月,阜阳成为全省首个省级创新型城市。随后,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新的奋斗目标。 时光记录坚实脚步,岁月镌刻奋斗足迹。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一年多来奋勇争先的努力——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2.6%、增速高于全省8.7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居全省第七、第四位;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25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全省第五位。 数字的背后,是阜阳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创新驱动发展“主动仗”,奋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生动实践。 创新浓度成长速度 初夏,颍州区三塔集镇,“阜航麦1号”示范田麦浪翻黄、丰收在望。 “阜航麦1号”的“前身”,是随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的阜阳麦种。如今,这个利用航天搭载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已在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推广种植超30万亩,性能表现优异,目前供不应求。 同样是依靠科技做强农业“芯片”,安徽新世纪种业的“烟农999”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去年单产高达882.89公斤,连续第四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 科技加持农业发展,也赋能制造强市。 完成C轮D轮融资!国内光刻胶龙头企业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因获得包括两家“国家队”在内的投资机构青睐引起业界关注。成立于2013年的阜阳欣奕华,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并举,是国内唯一实现年出货量2000吨级大规模导入显示负性光刻胶的企业,出货实绩国内排名第一,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成功对接比亚迪!界首天鸿新材料同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合作,得益于企业牵手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攻克锂电池隔膜核心技术——干法单拉技术。凭着锂电池隔膜的先进工艺和技术,企业成功摘取全国创业大赛奖项,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结束国内艾滋病治疗长期依赖进口药物的历史!聚力科研攻关,位于太和经开区的贝克制药成功实现进口药物替代、原料药自产,近期有望在科创板上市。 吉祥三宝高科纺织研发生产仿鹅绒絮片用于制作北京冬奥会防寒服,一鸣新材料研制的泡沫铝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冰球馆、安徽省创新馆等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一项项科技成果,在阜阳这片热土之上,不断刷新着“一鸣惊人”的故事。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全力支持企业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一家家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瓜熟蒂落”,生动演绎着第一生产力的“阜阳故事”。 统计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增至608家,2022年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899家、居全省第四位。全市累计35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4.6%、居全省第五位。 人才密度双创热度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驱动从本质上说是人才驱动。 几年前,北大博士邓毕力带着人才团队和高性能纳米晶带材生产技术,来到颍泉经开区,创办安徽智磁新材料有限公司。从“零”开始,这个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科创团队执着创新,陆续攻破带材厚度20微米、18微米、16微米、12微米大关,终于实现了向国内细分行业头部企业的飞跃。如今,从这家企业走出的、厚度还不到一根头发丝十分之一的一批批带材,正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手机等领域“大显身手”。 “引凤来栖”的故事远不止此。 在界首,传统棉纺企业吉祥三宝高科纺织公司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以技术入股,并以“异地科研平台+技能型人才”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穿针引线”,成功打开更高端产品市场,企业也跨步迈上转型升级之路。 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科技创新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近年来,我市全力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坚持柔性引才和刚性管理并举,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共享引才、平台引才、整团队成建制引才,以及在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区设立“人才飞地”等多种形式引进使用人才,让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梦想在阜阳“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我市已同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分别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鲲鹏计划”协议,与国内近110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招引了朱健康、佟兴雪、胡勇胜等一批高层次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来阜组建研发团队、建设项目、孵化企业、设立研究院等。全市在上海等地设立的“人才飞地”达到8个,18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获省级认定、居全省第五位。 环境温度创新厚度 “好环境、好平台和好团队,成就了今天的阜兴。”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佟兴雪,多次用“三个好”表达在阜阳创新创业的心声。 作为国内首个20GW N+超高效大尺寸单晶太阳能硅片生产企业,阜兴新能源科技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仅用了76天,从这里产出的大硅片,如今“闪耀”新能源产业赛道。这一切背后,是阜阳持续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 同样的心声,也一次次从全球首条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上传来。2022年,在我市及各有关方面全力支持、密切协作、高效服务下,全球首条GWh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在阜阳经开区落成,眼下已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未来,这一项目将在三峡新能源、三峡资本、阜阳建投等资本力量的支持下,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近年来,我市出台、落实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让越来越多“高精尖”企业项目在此布局落子。 平台是“孵化”创新创业梦想最重要的载体,也积蓄着一座城市创新实力增长的后劲。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扩容升级。阜兴新能源、新型钠离子电池等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科研育种示范基地落地临泉,安徽省小麦抗赤霉病研究院加快组建,阜阳复旦创新科技园等一批校地合作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并投入运行。此外,还有4家联合学科共建实验室通过认定,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目前已达到254家、比2020年底增长34.4%,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超过900家。 阜阳首个省级留学生创业园——“太和生物医药谷”,结合生物医药专业特点,为海归人员和外籍人才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的“孵化”服务。目前“谷”内已入驻黄震教授团队、施巍炜团队等近20个海归创业团队,发展医药研发平台36家。 战略维度城市高度 “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进步较大,但对标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要求,依然存在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等短板弱项。”站在新的起点,5月18日召开的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推进会,在清醒认识当前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形势的基础上,发出乘势而上的“冲锋号”:阜阳要完成省委赋予的勇当皖北振兴排头兵的使命任务,就必须坚定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号角催征,目标引航。 这次大会明确提出,锚定2023年全面启动、2025年获批、2027年通过验收“三步走”目标,从着力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创新对社会民生的支撑、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等方面重点发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项项“硬核”措施,传递着向目标奋进的决心。 ——用好合肥等地大学大院大所和阜阳籍科技人才资源,聚焦“十大特色产业”和15条产业链,带着企业“组团”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招引人才,建立“科学家+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工作队伍。 ——引导与头部、专精特新企业成立创投基金,加快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等产业基金投资运作,扩大设立天使、风险等基金,探索国有资本领投重大项目的“产投”模式,打造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 ——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构建研究院、产业园、基金群、政策包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支持企业走好“稳、精、强、快、大、响”之路。 ——积极推动科技研发“沿途下蛋”,开展科技成果熟化、二次开发、产业化,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对标沪苏浙以及深圳、广州等先发地区,健全科技创新尽职免责负面清单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深化阜师大等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大包干”改革,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 听,随着冲锋号角的回声,创新的引擎即将发出更强劲的轰鸣!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