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硬核”力量的基层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践行初心使命,锤炼能力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但是,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有时还冒出一些改头换面、隐形变异的新动向、新表现,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拦路虎”“绊脚石”。比如:有的地方一说工作就是开会,一说落实就是发文,一说检查就是填表,一说评比就是排名,一说问责就是“处理”人……凡此种种,都是以新的形式主义反对旧的形式主义,以自己的形式主义反对别人的形式主义,使基层干部整天耗费在电脑前、APP中、微信群里,难以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到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 无论是哪种形式主义,从结果看,都是花拳绣腿、有名无实,其实质是脱离实际、远离实践,不解决实际问题,光围着形式打转转。其实,无论是精简会议、还是减少发文,无论是工作留痕、还是督导落实,都是为了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都是为了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基于此,党员干部只有在“务实”上下功夫,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上,党员干部靠什么廓清迷雾、理清头绪,避免“弹错琴”,甚至“乱弹琴”?就要靠心中有“谱”、胸中有“数”,靠突出重点、找到关键。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做好“统筹”大文章。无论什么样的曲谱,都有它的主旋律。只有定准“调子”,才能起好“步子”。 古人云: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乡村振兴工作亦然,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当下的“主旋律”,就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主旋律”谋篇布局,扎实推进。唱响“主旋律”,既要分清矛盾的主次,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以乡村振兴助力“三农”之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员干部作风实不实、乡村振兴效果好不好,要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受群众评判,多照一照群众这面“镜子”,多比一比群众这把“尺子”,不做虚功,不图虚名,多一些“真功实招”,少一些“花拳绣腿”,以严实工作作风,助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颍上县政府督查室)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