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在《人民法院报》推出“人民法院凡人小事”栏目,聚焦一线法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生活日常,见微知著,共发稿300余篇。近日,该报对栏目稿件进行回顾盘点,梳理出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凡英雄和凡人善举,全方位展现这些“平凡中的伟大”。其中,颍上县人民法院南照人民法庭负责人罗运威的事迹《三天上百通电话促成一个调解》入选。 2024年6月,原被告因生猪代养问题产生纠纷,起诉至颍上县人民法院南照人民法庭。罗运威接手此案后,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原告程胜、被告孔刚,了解双方诉求。程胜认为,按照协议约定,应先交生猪再付款;但孔刚非要先付养殖款,因为他担心程胜不讲信誉,万一不付养殖款,自己的利益就会受损。 听了双方的“控诉”,罗运威认为必须快速解决,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双方损失。他当即决定组织程胜、孔刚进行调解。但因孔刚居住在亳州,到庭不便;程胜也因公司事务繁忙,无法到庭与孔刚面对面调解。于是,罗运威通过电话分别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在三天时间里,罗运威打了上百个电话,耐心为双方分析利弊,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两位当事人被说服,重新达成结算协议:孔刚交付700头生猪,程胜将生猪售卖后,支付孔刚20万元养殖费,余款在生猪全部售出后结清。 “‘小案件’往往件件连着民生、时时关乎民生。”罗运威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始终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工作理念,如我在诉、置身其间,直面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为老百姓多想一点、多做一点,主动担当顺民意、解民忧。 在调解工作上,他总结了自己的“小妙招”。比如,善于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释明法理,灵活运用“退一步海阔天空”“远亲不如近邻”等情理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