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当前,切实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应有之义,更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通监督执纪“神经末梢”,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旗帜鲜明,站稳立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提升“政治三力”。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坚决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强化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能力,坚定不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解决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和矛盾问题,让监督执纪真正落到实处。 健全机制,强化举措。健全制度是纪检监察机关打通执纪监督“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举措,要织密织牢制度的笼子、充实壮大基层监督力量,让治理基层腐败的利剑高悬。要加强监察协作区建设,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广泛收集民意、办理实事、解决诉求,加强与信访、司法等部门的联系,梳理排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加大查处问责力度。要强化权力监督与制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着眼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情况,善于借助“小微权力”监督等平台,延伸监督触角、提升监督效率。要系统施策、协同发力,明确管党治党责任清单,从严从实强化督查和问责,聚焦基层腐败的规律特点以及新型腐败、微腐败的演变趋势,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等手段,管好关键人、关键环节和资金、项目等重点领域,推动监督执纪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以文化人,营造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基层腐败往往是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与“不收礼不办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不良观念有很大关系。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培育家庭新风,引导党员干部爱国、爱党、爱家,算好政治账、人生账和家庭账,自觉远离不良圈子,做到“八小时”内外一样,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奠定家庭基础。要坚决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沉浸式体验,强化纪检网络警示教育专题课程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带头遵守党纪法规,真正做到“无私者无畏、无畏者能担当”。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对党员干部而言,清廉是对党和人民的最好交代,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要本着对党员爱护的初心,做到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打通监督执纪“神经末梢”,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筑牢“压舱石”,有效守护基层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单位:临泉县委组织部)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