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临泉县土陂乡中心街上,喜庆的唢呐声响起,一场婚礼在众人的祝福中拉开帷幕。 当天负责婚礼演艺的是阜南县唢呐艺人李翠英和她的家人。在婚礼主舞台一侧,李翠英和孙子赵阿运铿锵有力地敲鼓,她的亲家李大旺则手持唢呐铆足了劲儿吹奏,从戏曲小调到流行歌曲,一曲接一曲,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表演间隙,3人停下来喝水,记者得空与李翠英聊了一会。说起自己的演艺生涯,她自豪地说:“唢呐是传统乐器,表演接地气,孩子们听起来新鲜,大人也觉得亲切……” 现年57岁的李翠英是河南省周口市人,自幼便跟着父母走南闯北唱豫剧、吹唢呐。上世纪80年代末,一家人辗转来到阜阳,在阜南县王店孜乡安家。30多年过去,李翠英的表演队从当初的夫妻两人,发展到9名成员,她的父亲、丈夫、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都能敲锣打鼓、吹奏唢呐,一家人组成演艺团队,活跃在阜阳乡村大舞台。 目前,团队主力是李翠英的儿子赵亚洲,他10多岁就跟着父母四处跑活,耳濡目染便学会了这些技能。“小时候很喜欢跟着父母赶场子,有好吃的、好喝的。”赵亚洲回忆,当然,也跟着父母学技艺,小时候便知道,吹唢呐是吃饭的本领。多年来不断练习,赵亚洲的吹奏技艺不断精进,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他开始挑起表演主力的担子。 在皖西北农村,群众办事流行“请响”,每逢春节前后,办事的扎堆,赵亚洲一家便格外忙碌。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都排得满满的。”赵亚洲掰着手指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平时1个月接10来场,进入腊月就基本不得闲了。忙碌时,一家9口人要分成3队,分别前往不同地方表演。 李翠英总跟儿子说:“吹得好、唱得好,现场气氛好,东家满意,让大家自觉帮忙口口相传,活儿才能源源不断。”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请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单一的吹唢呐、唱豫剧,增加到杂技表演、流行歌曲演唱等。李翠英告诉记者,眼下,他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正不断学习新技能,创新表演形式,以适应市场新变化。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