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留在家乡追逐梦想

2025-2-7 09:1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70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杨燕|来自: 阜阳日报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临泉县吕寨镇陈小寨村村民杨运喜早早来到离家不远的安徽利君针织有限公司,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

2月5日,新员工在安徽利君针织有限公司接受入职培训。通讯员 陈平 摄


  现年30岁的杨运喜,多年来与丈夫在上海从事装修工作,两人勤劳肯干,月收入加起来2万余元。“常年在外漂泊,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乡,无人照顾。每次出门,孩子都哭着不让我走。”谈及往年外出务工时的情景,杨运喜不禁泪湿眼眶。

  去年,杨运喜在刷短视频时,看到家乡村干部为考上大学的孩子送喜报和奖励,那份荣耀和喜悦让她心生羡慕。“挣多少钱也不及孩子出人头地,我当时便想回家乡,好好陪伴和教育孩子。”杨运喜说。然而,现实情况是,如果自己回乡找不到营生,仅靠丈夫一人务工养活全家,日子肯定过得艰难。

  令杨运喜意想不到的是,以前没有就业机会的乡村,如今进驻了袜子厂,今年春节期间正在招聘工人,培训合格后即可上岗,工资待遇不错,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年前我去厂里看了看,厂子规模不小,待遇很好,便跟老公商议,年后不出去了,留在家乡就业,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全家都很支持,尤其是我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杨运喜笑着说。

  陈小寨村党支部书记陈平介绍,开年以来,村内不少青年像杨运喜一样放弃外出务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这得益于家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早些年,陈小寨村是贫困村,适龄青年找不到就业门路,不得不外出务工谋生。2014年7月,市委宣传部结对帮扶陈小寨村,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陈小寨村通过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探索土地大托管,盘活村内沟塘、旧学校、老村室等闲置资源资产对外租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随后,建设返乡创业园,招引利君针织等企业入驻,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为村民提供不少就近就业岗位。2018年起,该村持续对考取大学的学子进行表扬奖励,累计为182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18万余元,村内崇文重教蔚然成风。“每年都有不少在外务工的青年,为了更好地陪伴教育子女,选择回乡就业。”陈平说。

  阜南县鹿城镇顺河村村民赵琳今年也打算在家乡创业。现年36岁的赵琳,早些年一直在广东做生意,春节不得闲。多年来,为了一家团圆,赵琳的父母不得不风尘仆仆地赶往广东。今年,他不忍父母奔波,闭店带着儿子回老家过年。

  “回乡期间,我应邀参加了村里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实地看到家乡变化,各项资源优越,多年来萦绕心间的返乡创业想法具体起来,准备租下顺河村返乡创业园厂房,创办汽车LED灯加工厂,带动更多乡亲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赵琳说。

  顺河村近年来的发展当得起这份信任:2021年,村“两委”完成换届,随后成立顺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组织劳务人员承接下水道修建、绿化提升、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初始积累。然后,该村配合阜南县农业部门,建好秸秆标准化收储综合利用中心,招引秸秆综合利用市级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大幅提升。再后来,该村整合资金建设返乡创业园,招引香包厂、柳编厂入驻……2024年,顺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万元,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赵琳表示,家乡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顺河村“两委”班子想干事、能干事,村民勤劳朴实,返乡投资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对于未来发展,他充满信心。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