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人间美味是粉鸡

2024-6-14 09:47| 编辑: 刘黎 | 查看: 4230| 评论: 0|原作者: 张杰|来自: 阜阳日报

      粉鸡,这个名字对于外地人也许比较陌生。其实就是把鸡肉改刀,加入盐,蛋清,用淀粉挂糊后用老母鸡汤烩制而成,这也是为什么叫“粉鸡”的由来。粉鸡味道鲜美、口感润滑,汤味清香扑鼻,是富有阜阳特色的美食之一。
  
  粉鸡作为一种风味小吃,啥时候吃都行,没有早中晚之分。有粉鸡店从早晨开门营业直到夜晚才关门,有的只卖上午半天甚至是早晨那一会。
  
  在阜阳,粉鸡属于小吃中的“贵族”,就拿眼下的行情来说,一碗麻糊3元钱,而一小碗粉鸡12元,但就这价,阜阳人照吃不误。另外,阜阳人把粉鸡既看作菜,又当成饭,且搭配啥都可以,只要你爱吃。
  
  “店家,来碗粉鸡!”店主随手拿起一个碗,一手拿起勺子,先是把勺子沉底,从锅里捞出几块粉鸡,放进碗里,再反复一次;最后再添加一勺鸡汤,又随手捏了一撮荆芥放在粉鸡汤上面。有食客喜欢喝粉鸡汤,往往粉鸡没有吃完,粉鸡汤却喝完了,于是,又向店主喊道:“再续点汤!” 要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粉鸡汤下肚,额头上会渗出细细的汗珠来,身子暖了,胃口也开了。
  
  在粉鸡店,只要你踏进店面,店主就会问你:“咋吃,红哩白哩?”如果你是外地人,还真的会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阜阳粉鸡店一般经营两种粉鸡,一种是鸡肉做的,颜色呈白色;另一种是牛肉做的小酥肉,颜色呈暗红色。需要说明的是,小酥肉被称作红粉鸡,纯属称呼上的习惯,与鸡肉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为啥又叫红粉鸡呢,原来,阜阳较早时候的红粉鸡是鸡块挂糊后,再油炸烩制的,后来不知咋回事,又把红粉鸡的鸡块换成了牛肉小酥肉,但称呼一直没变,还是习惯叫红粉鸡,所以就有了红粉鸡、白粉鸡之说。
  
  如此解释,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咋回事。接下来,你喜欢咋吃就咋吃,红哩白哩随便,但也有人两种都想吃,于是就告诉店主:“两掺”。
  
  其实,粉鸡属于清真菜,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一直是阜阳回族人节日、婚礼、家宴中不可或缺的硬菜,所以回族人一般擅长做这道菜。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口孜镇乡下走亲戚,当时亲戚留我们吃饭,还专门端上了一大碗粉鸡汤。回来的路上,我说粉鸡真好吃,父亲告诉我:亲戚为了留客,把家里的鸡宰了一只,现宰现做的,能不好吃吗?
  
  还有一件事记忆犹新。在上世纪70年代,阜城东关外街口有卖粉鸡的。那时候,卖粉鸡的没有固定摊位,多是担着挑子沿街叫卖。这种挑子一头下方放置有小炭炉,上方置长方形木板,木板上摆放着几个青花瓷浅口碗,还有香菜、蒜黄啥的,用来点缀增味。在木板的中间开一圆口,圆口下面放一口铁锅盛粉鸡汤,挑子的另一头放一竹编篮子,主要放置杂物用品。
  
  记得那时,一碗粉鸡汤好像是三毛钱,虽然价格很低,但能经常吃上一碗粉鸡的人家却很少。记忆中,家在太平巷北头有一姓海的,经常担着一副挑子在街口卖粉鸡。我每一次放学路过的时候,老远就会闻到粉鸡汤的香味,香味真的是无法描述的香,毫不夸张地讲,这种香味常让我馋得直流口水。偶尔吃上一碗,仿佛品尝到了人间第一美味。那喷香润滑的粉鸡,鸡汤上面漂着黄澄澄的油花,还有几片翠绿的荆芥叶,这一碗汤似乎定格在记忆里,让我至今不忘。
  
  记忆中,在改革开放初期,阜城东关街口有一家张姓卖粉鸡的摊子,由于露天经营,下雨的时候就撑起一把黄油布伞。有意思的是,老张给人盛粉鸡的时候,一勺子下到锅里,盛出来的是满满一勺子粉鸡,看着很“给吃”的样子,但有意无意间,他那拿勺子的手开始“发抖”,由于抖动厉害,勺子里的粉鸡又掉落在锅里,等盛到碗里就没有几块了。有人开玩笑说:“你手不能别抖吗?”老张笑了笑说:“没有少给你,放心吧。”
  
  人们对美食的记忆总爱停留在过去。上世纪90年代,我已经参加工作,虽然说家里生活水平较之前已有很大提高,但也不是想吃啥就吃啥。一次晚饭,父亲做了粉鸡,我陪父亲喝了点酒,下酒菜就是粉鸡。由于太喜欢吃粉鸡,结果我喝了三杯酒,吃了三碗粉鸡。
  
  如今,不仅在东关街口,其他街上也有很多粉鸡店,但我还是喜欢在东关街口吃,总觉得那里是传统味道,更中规中矩。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