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乡村婚俗之变

2024-6-1 09:33| 编辑: 刘黎 | 查看: 517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汪文婕 赵名威 通讯员 史浩然 刘邦廷/文 王军侠/摄|来自: 颍州晚报

 乡村婚俗之变
太和县成为安徽省婚俗改革实验区3年来,144对新人“零彩礼”
“低彩礼”结婚,建成8个移风易俗馆推动婚事简办

 
      5月26日,32对新人参加了阜阳第二届“零彩礼、低彩礼”集体婚礼,倡导简约、文明的婚嫁新风。像是一种巧合,次日,央视一套《焦点访谈》报道了阜阳首届“零彩礼”集体婚礼,点赞移风易俗好经验、好做法。
  
  阜阳,这座皖北人口大市的婚俗改革举措,并非只有两场婚礼。
  
  2021年6月,太和县成为安徽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后,便高位推动婚俗改革。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16场集体婚礼,144对新人“零彩礼”“低彩礼”结婚,310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建成8个移风易俗馆、婚俗改革示范村。
  
  从高额彩礼到“低彩礼”“零彩礼”,从大操大办到简约办婚,从父母反对到社会认同。3年来,作为阜阳婚俗改革的缩影,“零彩礼”“低彩礼”下的乡村婚俗巨变,在太和悄然发生着……
  
  彩礼之变:从高到低再到“零”
  
  日前,太和县赵集乡界牌村西头,新婚不久的刘彪和王甜,将新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他们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因为“零彩礼”与别家不同,“一样甜蜜、温馨”。
  
  家里尚未褪色的大红喜字,常常将两人的思绪拉回1月18日上午,阜阳市首届“零彩礼”集体婚礼的现场。
  
  那天,58对新人喜结连理。刘彪和王甜是其中一对,他们身穿中式礼服,在舞台上许下爱的誓言——“零彩礼”结婚。
  
  之所以愿意当“吃螃蟹的人”,王甜深思熟虑了很久。
  
  “我们都是普通的农村家庭,结婚时我没有要车、要房,也没有要彩礼。”在王甜心里,两口子齐心奋斗,日子才能越过越甜。
  
  直到现在,提到“零彩礼”娶儿媳,刘彪的母亲刘丽芝也难掩喜悦之情。“前些年,娶媳妇没个10万元、20万元彩礼,想都别想。”
  
  提到曾经的高价彩礼,村里人打开了话匣子。有村民回忆,2000年以后,外出务工人越来越多,收入高了,攀比心越来越重;再加上农村娶媳妇不容易,彩礼也水涨船高,一度涨到了20多万元,甚至更多。
  
  还有村民坦言,此前办喜事,没有谁不欠外债的,甚至婚后家庭矛盾不断,还有因彩礼闹到法院。村里一位青年结婚时,被女方要求新盖两层楼,加上10万元彩礼,还要摆三天宴席。一场婚结下来,男方家欠下20多万元债。小夫妻俩也经常因为债务问题吵架,最后以离婚收场。
  
  改变,始于2021年。
  
  当年6月,太和县被确定为安徽省婚俗改革实验区,3个月后,出台了《太和县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遏制高价彩礼陋习,提倡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
  
  开展婚俗改革以来,全县共举办16场集体婚礼,144对新人“零彩礼”“低彩礼”结婚。其中,赵集乡有10对。
  
  新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县到乡到村里的大力宣传。
  
  “我们通过广泛宣传,鼓励广大青年男女婚事新办、移风易俗。”界牌村党委书记刘小璐对村里的做法如数家珍:对于参加县、乡集体婚礼的新人,村里会给予积分奖励;对于践行“低彩礼”、不铺张浪费的,为他们颁发文明家庭表彰,并在村民大会上表扬……
  
  婚礼之变 : 从大操大办到简约办婚
  
  如果是在以前,赵集乡东城村不少村民肯定会觉得,前段时间陈奎和高莹莹的婚礼,有点“太寒酸了”。
  
  婚宴就摆在移风易俗馆里,没有婚礼舞台、没有锣鼓喧天,甚至没有婚礼主持。
  
  “简单一点挺好的,不想太铺张、太浪费。”高莹莹说,结婚是自己过日子,不是结给别人看的,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和开销就省了,“像婚庆那些所谓仪式感的东西就没必要。”
  
  “主要开销就是买菜花了几千块钱。”高莹莹说,来的客人都是至亲、近邻,婚宴只有十桌,大家一起吃顿饭,新人答谢一下,婚礼就算办完了。
  
  这样的婚礼,小两口十分满意。满意的背后,是一笔清清楚楚的账目。陈奎算得很仔细:场地免费,仅婚礼布置就省去了近2万元;每桌菜不到400元,10桌不到4000元,且天然气、水、电同样由村里免费提供。
  
  在陈奎看来,这场婚宴,足足比其他人省下几万元,而且既不用背“人情债”,也不用因为攀比而强撑面子。
  
  “办得简单就是‘没面子’,这是以前村民的普遍想法。”提到前些年的婚宴,东城村党委支书记陈雨感慨万千。他说,有人为图喜庆、长面子,会大摆三天流水席,饭菜吃不完是常事;有人婚车长龙比着请,唢呐、戏台等一样不能少。“而现在,大家切身感受到移风易俗的好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村里形成了文明新风气。”
  
  改大操大办观念,也被写入《太和县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还被定为改“四大陋习”(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高额婚宴花费、高额人情随礼)的第一个。“不租用豪华车,精简菜肴,不上高档烟酒,制止高额婚宴花费”,曾在3年前被写入文件的条款,渐渐变成现实。
  
  目前,太和县共310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建成8个移风易俗馆。理事会成员在做好红白喜事服务的同时,还会及时劝导、制止高额婚丧花费。每个村还将婚姻家庭、厚养薄葬等写入村规民约,让婚事简办成为新风尚。
  
  观念之变:从“丢面子的事”到“光荣的事”
  
  “几十对新人‘零彩礼’‘低彩礼’结婚,最大的作用不是改变了几十个家庭,而是他们所起到的引领示范作用,是把这个观念慢慢地植入人心。”5月26日的阜阳第二届“零彩礼、低彩礼”集体婚礼直播中,有网友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这场婚礼更深层次的意义。
  
  办一场“零彩礼、低彩礼”婚礼不难,难的是向多年陋习说“不”。
  
  王甜对此感受颇深。刚开始,听闻她不要彩礼,母亲第一个反对:“周围邻居嫁闺女,都是一二十万元的彩礼,我家姑娘差在哪?”
  
  女儿翻出了村里发的宣传单,解释“抵制高价彩礼”的意义,还找了县里“不要彩礼好媳妇”的事例,摆出了小两口一起奋斗的决心。
  
  母亲这才慢慢松了口,明白了他们是“新事新办”。最终,双方父母逐渐接受——彩礼、陪嫁是给别人看的,幸福生活才是自己的。
  
  曾经,彩礼给少了,怕别人笑话;婚礼办简单了,怕别人说闲话。如今,变化也发生在“别人”身上。
  
  东城村69岁的齐泽敏,对几个数字记忆颇深。1980年,他结婚时,给爱人的彩礼是26元,后来涨到了“万里挑一”(10001元),再后来就是“万紫千红一片绿”(1万张5元钞票、1000张百元钞票、多张1元钞票),直至二十万元。“这几年,行情又回去了,大家对彩礼这个事也不那么看重了。”
  
  几年前,他的四个子女结婚,都是象征性给“万里挑一”的彩礼,婚事也都简办。“说闲话的也少了,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有钱就多给点,没钱就少给点,大家都能接受。”
  
  如何让新婚俗的观念“走进”千家万户,3年来太和县一直在努力。从志愿者走村串户,向村民灌输婚俗改革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到创作编排以弘扬喜事简办为主题的小品、戏曲、快板、琴书等文艺作品,深入各村(社区)进行巡回演出……“现在,谁家要是‘零彩礼’结婚,大家都对他竖大拇指,村里也会表扬,变成了光荣的事。”陈雨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