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于书香中偷得浮生半日闲

2023-11-9 06:51| 编辑: 刘黎 | 查看: 916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高红 牛桂芹/文 徐丹丹/摄|来自: 颍州晚报

记者沉浸式探访市图书馆新馆
体验智能借还书、寻找儿时记忆、探秘古籍文献……



      安静下来时,你是否想过,有多久没有看过书了?如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你是否会想到,去图书馆安静地度过?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10月29日,阜阳市图书馆新馆试运行,为“书香阜阳”又添一个文化新地标,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打卡。
  
  觅一处静地,寻一缕书香。11月7日,记者来到新馆,进行沉浸式探访,探访馆里的珍藏,书中的故事……
  
  【舒心阅览:一卷在手,物我两忘】
  
  上午9时,来到位于城南新区府前路的市图书馆新馆时,恰逢开馆时间,不少市民正扫码入馆。
  
  一走进新馆,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
  
  楼顶的透光穿孔铝板,刻满文字的“偏旁部首”,透露着文化气息。
  
  亲子绘本馆里,一些大人带着孩子正徜徉在书海中,享受一段静谧的亲子时光。
  
  一楼大厅右侧,就是视障人士阅览区,里面摆放着盲文书籍,历史、文化、科技、科幻、政治以及健康等,应有尽有。这里的无障碍阅读区,让盲人读者也能“畅游书海”。
  
  二层有报纸期刊阅览区和视听室、综合展览、文学综合借阅区等。
  
  最令人惊艳的就是一南一北两个大阶梯阅览区,分别在文学综合借阅和综合展览区,直通三层。
  
  当时,一些读者在阅览区“席地而坐”,静静地阅读。除了时而响起的翻书声,无杂音乱耳,人手一书,一切都是是那样的宁静、美好。
  
  他们有的是备战考研的学子,有的是职场中人。还有两位是全职妈妈,送孩子上学后,在这里“充电”,借阅了唐诗宋词,希望和孩子一起学习。
  
  看着这里的阅读环境,记者也流连忘返,只想一卷在手,物我两忘。
  
  【科技赋能:5秒办证、3秒还书 】
  
  市图书馆新馆,到底新在哪里?除了场地更大更漂亮、书籍更多更丰富,满满的科技感也是其中之一。
  
  图书馆一楼大厅服务台右侧,一条细长的电子屏格外显眼。
  

工作人员介绍智能书架功能


  这条从天花板一直到地面的屏幕上,一张张彩色的图书封面在屏幕上不断“流动”,宛若一条彩色的瀑布倾泻而下。
  
  这正是图书馆打造的新阅读打卡点——瀑布流电子书借阅系统。
  
  这是一款24小时电子自助借阅系统。点击屏幕中滚动的书籍,就会出现二维码界面。使用微信扫码,即可免费在线阅读。还可以将书籍加入微信收藏,保存阅读记录。
  
  作为融入大量高科技的市图书馆新馆,多项读者服务都实现了智能全自助。
  
  在一楼大厅左侧是几台自助办证机和自助借还书机,一台机器就可以实现办证、借书、还书、续借等服务全自助。
  
  记者打开手机,点开“支付宝”—“卡包”—“证件”,找到电子社保卡,将二维码对准自助办证机扫码处,按照提示输入身份证号码及密码,5秒就自动完成了办证。如有老年读者不会操作,还有志愿者会帮忙。
  
  采用电子社保卡只是读者证办理方式之一。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可通过5种读者证借阅图书,包括线下3类、线上2类。线下读者证包括普通读者证、少儿读者证和社保卡。
  
  新馆太大,找图书太困难?不用担心,读者进入图书馆后,每层大厅设置的检索机可在浩瀚的书海中快速定位图书的位置。
  
  想要借还书怎么办?依然可以通过分布在图书馆每层的自助借还机完成。打开读者证二维码对准扫码处,再将所要借还的书本放置感应区,通过扫描即可借还,3秒钟就能完成。
  
  【连环画主题馆:记忆深处的『小人书』 】
  
  50后、60后、70后,还记得儿时追过的连环画吗?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在那个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小人书以其经济、便携、内容生动的优势,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街头巷口小书摊消逝,纸质连环画也渐行渐远。如今,很多00后乃至10后对此更是了解甚少。
  
  市图书馆新馆“另辟蹊径”,为读者打造了一片“童真天地”——连环画主题馆。
  

读者在读连环画

  只见一排排书架上摆放着四大名着故事、经典小英雄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抗日战争故事等多种题材的连环画,共4582本。
  
  一本本巴掌大的连环画里,天文地理、传奇故事,应有尽有。
  
  70后读者陈姝分享起儿时看连环画的记忆:“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绘本,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连环画。如果逢年过节父母能给买一套连环画,就是最好的礼物。”
  
  陈姝感慨道,连环画对于她而言,更是一种儿时的记忆和情结。如今再次看到,仿佛瞬间穿越时光,重温儿时的纯真岁月。“我想等上大学的女儿放寒假回来,让她也来新馆看看。”
  
  【地方文献馆:承载着阜阳厚重历史 】
  
  阜阳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想要走近它、了解它,探寻其发展脉络,作为地方文化流传载体的地方文献,是主要途径之一。
  
  这也是位于新馆三层的地方文献馆,自10月29日试运行以来,吸引不少阜阳文史爱好者的原因之一。
  
  “这本《阜阳博物馆文物集萃》,对近年来阜阳文物藏品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借阅区,一名年过六旬的读者戴着老花镜,坐在桌前正细致地阅读,时不时在手旁的笔记本上圈点勾画。
  
  市图书馆馆长苏允雅介绍,市图书馆一直注重地方文献体系建设,馆藏地方文献数量逐渐增长。
  
  新馆现有上万册地方文献,涵盖了文学、文化、科学、教育、艺术、历史、地理等多种主题,多角度展示了阜阳本土文化艺术创作成果。
  
  “读者可通过分类、主题导航方便浏览,也可以根据篇名、主题、作者、版本、内容提要、名人传略、目录等多种途径进行检索,便捷地查阅所需资料。”苏允雅说。
  
  此外,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阜阳地方文献,市图书馆还联合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阜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档案馆、阜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市博物馆等7家单位,共建共享了“阜阳地方文献保护中心”。
  
  【特色家谱馆:藏家谱、传家风 】
  
  阅读就像出发去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市图书馆新馆“一层一主题,一厅一功能”的设计,让人踏足每一层都有未知的惊喜。
  
  记者拾级而上,抵达四层。这里有特色家谱馆、阜阳人文馆、古籍部,还开辟了青年人喜爱的研学(创客)空间和自修(研学)区。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以一种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是一个家族的历史。
  
  阜阳有哪些大姓家族?驻足家谱展柜,记者轻轻翻开《颍淮王氏族谱》,谱序、源流、世系(表)、家传、家规家训、祠堂记等,一个家族的过往历史就这样完整地呈现在面前。
  
  “国有国史,家有家谱。”新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家谱对于规范和教育后代子孙,传承优良家风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市图书馆都在致力于保存和开发利用家谱资源。
  
  不过,家谱的寻找和收藏,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对此,市图书馆长期开展家谱征集活动,征集范围为阜阳地区修撰的新旧家谱资料。有意向捐赠家谱原件者,市图书馆将颁发捐赠荣誉证书。如有市民捐赠,可与市图书馆联系,联系电话:0558-2265113。
  
  【古籍部:476部『镇馆之宝』 】
  
  具有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籍,可称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在市图书馆新馆有一处神秘的地方——平时不开放、书籍不外借。这里就是古籍部。
  
  机会难得,那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神秘的古籍部。
  
  这里沉淀着文化,发酵着岁月,476部古籍静静地存放于樟木书柜中。
  
  徜徉书架间,一册册线装书籍、一张张泛黄书页映入眼帘,每一册古籍都泛着历史的沧桑。
  
  工作人员介绍,馆内现存古籍中有一批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由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刻本或铅印本书籍。书籍保存完好,内容多为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由外国人口译,清朝人笔述。
  
  钤印,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即加盖印章。不少古书具有钤印,帮助“追本溯源”。工作人员介绍,在馆藏史部“二十四”中嵌有“子骏暂有”竖长方阳文钤印,可知此类书籍原为“子骏”所藏;部分古籍封面有方形红底黑字印迹,题为“阜阳正堂刘谕/聚星学堂书籍/各宜爱惜珍藏/如有污毁遗失/一律查照赔偿/光绪甲辰夏月榖旦”,可知此类书籍原为聚星学堂刘谕所有;此外,还有一部分书籍具有“清颖学堂”竖长方阳文钤印,原为“清颖学堂”藏书。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馆藏古籍中,版本种类涉及刻本、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等。其中,史部古籍存有清刻本、石印本、民国中华书局铅印四部备要本,经部、子部、集部书籍不少书籍属于民国上海涵芬楼影印四部丛刊本和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初集。
  
  此外,在史部中还存有部分地方县志,如民国时期的《阜阳县志》和《续阜阳县志》,虽然也都是残本,却极具收藏价值。另外,建国后影印的《正德颍州志》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子部120部,多为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刻本或铅印本,内容多为向西方学习科技、医术的新学古籍。馆藏子部最大部头当属两套《古今图书集成》,分别存414册和136册。此外,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六艺之一录》也存有83册……
  
  徜徉在书间,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又仿佛在快速流逝。不觉间,半日已过。记者合上书,轻轻走出新馆,结束了这场沉浸式探访,也暂别了这个处处透着墨香的地方。
  
  如您愿,不妨也于书香中偷得浮生半日闲。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