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记者在基层】花生落处满地“金”

2023-10-23 08:15| 编辑: 刘黎 | 查看: 1251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李方达/文 庞诚/摄|来自: 阜阳日报

颍泉区闻集镇杨店村400多亩花生喜丰收

机械筛出不同规格
  
  金秋时节,田野间弥漫着浓郁的丰收气息。颍泉区闻集镇杨店村400多亩花生成熟,从田间到筛场,参与采收的人,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俺种的花生,生吃都好吃!”颍泉区佳喜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晴晴随手薅两棵秧苗,从泥里带出约小半斤花生,她剥开一枚花生壳,露出裹着粉色“皮衣”的花生仁,圆鼓鼓的甚是喜人。张晴晴告诉记者,她种的是高油酸花生,鲜食口感清甜。“今年水、肥都跟得上,花生个个饱满,准备鲜食出售,鲜花生压称、价格高,更有利润。”张晴晴一边忙碌,一边盘算着。
  
  开阔的花生田里,既有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采收,也有农妇三三两两地在田间捡拾。联合收割机驶过,一棵棵秧苗拖着成串的花生被拽出田地,白白胖胖的花生果滚进仓斗,秧苗则成排“躺”在地上。不一会儿,收割机仓斗就满了,农机手郝伟操作扬起仓斗,把花生倒进一辆四轮车后斗。“一亩地能收1500斤花生。”郝伟一天能收20多亩地,他已做好准备连天加夜收,争取半个月全部收完。
  
  机器收过的地块里,张湖村居民吴秀荣拎着塑料桶,在田间捡拾机收遗落的花生,一个也不肯放过。“这么好的花生,抛撒了可惜!”半晌午,她就捡了大半桶花生,“我摸着没一个瘪壳儿的。”
  
  地里滴灌管要收,筛场工人需要螺丝刀修机器,买家的催货电话打来……张晴晴忙得不可开交,却一直笑呵呵地,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我心里有劲儿啊!”从2021年开始返乡种植高油酸花生,张晴晴不仅打破了父辈们的固有观念,把花生种得越来越好,还靠种地种粮挣了钱,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张晴晴告诉记者,父辈们习惯了一麦一豆的传统种植方式,起初认为本地土质不适合种花生,并不支持她。但张晴晴认定,国家提倡种植高油酸花生,一定经过了专家的反复论证。当年,她就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种一季小麦、一季花生。
  
  从第一年种植开始,张晴晴就成了颍泉区农业农村局、颍泉区农技推广中心、闻集镇农经站的常客。“不懂就问。”各级农技专家也为张晴晴提供了许多支持和指导。
  
  “这季丰收可不容易!”今夏花生苗刚长一拃长时,突然大面积发黄。张晴晴请了许多农技专家来“会诊”,开出好几种“药方”。最终诊断,这块土地肥力跟不上,要加施水、肥。诊断后,张晴晴严格按照花生生长需求和专家的建议浇水、施肥,才有了今秋的丰收。
  
  四轮车后斗装满后,工人又载着张晴晴来到筛场。新摘下来的花生,经过机器,分离掉碎秸秆、叶子,分别通过不同的漏斗干净齐整地漏下来。个头儿大的,运到院外的场地上晾晒;个头儿小一点的,就在院子里多晒几天,再当干果卖;花生秸秆也有人来收购,加工成青储饲料。“一点也浪费不了。”张晴晴初步估算,刨去所有成本,这一季每亩花生能挣1000元。
  
  工人刚把筛出的大果堆放在院前,来自河南开封的收购商就上前看货。他们随手抓起两把花生,捏一捏、掂一掂,很是满意。“真对不住,这些是别人的货,您的货得明天早上才能收上来。”招呼好客户,张晴晴又立即返回地里,协调同伴们加紧采收。
  
  “我们的花生油酸含量比较高,市场前景好,真想赶紧把一产做出规模,再发展二产。”畅想未来,张晴晴充满信心,“未来路很长,要把花生做成农民致富的金果果。”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