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李健鹏:用一朵菊花打开一条产业链

2023-7-26 10:47|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058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周姗姗 实习生 张应冉/文|来自: 颍州晚报

个人名片:

李健鹏,1991年出生于颍泉区,中共党员,现为阜阳市乾丰茶业有限公司法人、颍泉区景超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市青年创业者协会副会长,曾获全国“百佳杰出新型职业农民”提名奖、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省“百佳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省第一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阜阳市“十大杰出农民”等荣誉。

  记者:以前,菊花种植在我们阜阳并不多见。你是怎么想到发展这一产业的?

  李健鹏:我出生在颍泉区行流镇。我小时候,父母在外经商,我便寄住在姥姥家。姥姥、姥爷都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每到放假,我都下地帮他们干农活,和土地结下很深的感情。


  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独自到外地工作,因为思念家乡,我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返乡创业。

  一次,我从电视上了解到家乡的农业政策好,就想带项目回乡创业。通过市场调研,我了解到浙江嘉兴的菊花茶行业发展很好,不少加工厂的原材料供不应求。通过对比,我发现咱阜阳的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样适合菊花种植,但本地菊花种植并不多,于是决定将菊花种植引入家乡。

  记者:创业10多年,你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是怎样一步步将产业做大的?

  李健鹏:2012年9月,我在老家流转160亩土地,成立了景超种植专业合作社。创业初期,我经常出差,辗转全国各大菊花基地学习种植经验,非常辛苦,但我的种植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第一年菊花常发病灾,死苗率高,100多亩菊花只收获了六成。但我并没有气馁,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向农技专家学习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第二年开始,菊花的收获率大幅度提升,病灾发生率逐渐减少。

  随着菊花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菊花采摘后运到浙江加工厂,运输成本高,产量上去了,但利润却没有增加。于是,我转变思路,自己做加工、销售,并学习菊花加工技术。2013年,我在老家一块废池塘上建起了菊花加工厂。我们种植的菊花花朵大、香味浓,加工厂离得近,又掌握了技术,所以出产的菊花茶品质高,回味甘甜、沁人心脾。我们的产品跟江浙的产品相比毫不逊色,颇受消费者欢迎。

  如今,我们合作社集菊花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流转土地2000亩,辐射周边订单种植20000余亩,种植金丝皇菊、七月菊等茶用菊品种6个,年营业收入达5000万元。

  记者:成立农业合作社后,你采取了什么运营方式,带动大家共同增收?

  李健鹏:此前,我们采用了“公司+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村+贫困户”的“1+N”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带动4个村集体种植菊花,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通过“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新模式以及各种就业形式、帮扶措施带动1157人成功脱贫,仅去年就带动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0万元。我们公司和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示范基地”“阜阳市十大产业扶贫企业”“全国网络扶贫案例50佳”。

  记者:对于企业来说,营销十分重要。在营销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李健鹏:2016年,我们把销售渠道拓宽到电子商务上,在阜阳青网科技园设立电商部,形成了“规模种植、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产业化格局。2018年,我们建成了2万多平方米菊花精深加工车间,引进高端菊花烘干和菊花系列养生食品生产线,开发以菊花为主的食品全产业链。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菊花种植已成为行流镇特色产业,正大力推动菊花精深加工产业融合发展,并通过直播等方式加大营销力度,积极打造地方花茶知名品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