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记者在基层】跳回“农门”事业新

2023-7-24 09:21| 编辑: 刘黎 | 查看: 9004|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张凯培 实习生 李卓然|来自: 阜阳日报

临泉县谭棚镇农民张海涛从“包工头”到“新农人”

  出身农家,跳出农门,张海涛当了近十年的“包工头”。如今,他又重新回流,到田间当起“新农人”,凭借不服输的劲头,不光个人年收入节节攀升,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今年34岁的张海涛,是临泉县谭棚镇张老家村人。早些年,跳出农门是农村娃的最大梦想,初中毕业后,张海涛就外出打工,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一名“包工头”。
  
  2021年春天,凭着对农业、农村的热爱,有了初步积累的张海涛又跳回“农门”,跟老表在村里流转20亩地种生姜,自此开启“新农人”生活。
  
  “实不相瞒,第一年就赔了个‘底朝天’!”张海涛记得,由于没摸清门道,加之当年生姜行情较差,他每亩地净投入约1.6万元,收入却只有6000余元,再扣除人工、有机肥等支出,这笔账,他算得心疼。
  
  张海涛是个有韧劲的人。虽然头年种地就栽了大跟头,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俯下身子学技术,问计专家开展科学种植。短短1年时间,张海涛就成长为种植生姜的行家里手。2022年,他种的生姜亩产达9000斤,他还按照规模化经营模式,建立了产供销一体的生姜产业链。
  
  一个月前,由于雨水多,张海涛家的姜叶出现劈茎秆现象,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产量。发现这一情况,他立即通过网络与业内专家探讨。出现劈茎秆情况,是因为营养不足,按照专家建议,张海涛在田间增施一定量的钙肥,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种姜是个技术活儿,每个生长节点都有门道,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生姜产量,把新农业干好。”张海涛告诉记者,以他种植的小姜为例,技术跟上、田管到位,预计亩产能突破1.1万斤,按照目前每斤5元的市场价计算,收益挺可观。
  
  眼下,每天都有周边村民在张海涛的生姜种植基地务工,人均日收入约60元。9月份收生姜时,日均带动劳务人员60余人。“我今年在这干,边挣钱边学技术,打算明年也种十来亩。”在基地干活的村民姚玲玲说。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记者从临泉县了解到,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该县坚持“引育用留”并重,集聚各类人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培育“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乡创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该县已有1359名投资者回乡创业、921名技术工人回乡兴业、8000余名普通劳动者回乡就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当高素质农民,我还要继续努力。”张海涛计划带动乡邻一起学技术、做产业、搞经营,带动更多农民成为“新农人”,让增收路子更广,幸福生活更甜。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