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36岁的武明明却是个例外,年头到年尾,都在家乡的土地上忙碌。“逆向而行”坚守故乡,他这个新农人已坚持14年。 武明明家住颍东区正午镇张庙村,目前承包土地千余亩发展规模种植,并拥有各类农业机械十余台套,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 1月7日,记者见到武明明时,他正在田间查看麦苗长势。正值越冬期的小麦茁壮成长,犹如给大地铺了层绿色地毯。“去年小麦品质、产量史上最好,今年应该也不会差。” 如今顺风顺水的事业,是武明明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2006年,武明明中专毕业后,也曾短暂外出务工,可日复一日的枯燥流水线工作,让他看不到希望,异地漂泊没有归属感,武明明产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当时村里许多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被闲置。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一些土地承包者规模化种粮经济效益良好,有些人挣得比外出务工还多。”了解到这些情况,武明明于2009年返乡,开始探索规模化种植。 回乡第一年,武明明承包了70亩土地,他在选择种植品种上很慎重,经过市场调研,决定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玉米,并收获成功。初战告捷,让武明明信心倍增。之后,他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会,不断学习、研究玉米高产的科学方法,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目前,他承包的土地扩大到1700多亩,采取小麦、玉米轮作方式发展规模生产,2021年总收益达470万元。 学科学、用科学,是武明明十余年农业生产总结出来的经验。去年,当了解到区农业部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时,他积极申请,获批了2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当天,记者跟随武明明来到他的高标准农田试验田,只见随着按下智能水肥药一体化喷灌系统启动按纽,全自动伸缩灌溉智能节缓缓从土地里“钻出”,喷水口均匀地将水洒在小麦叶片上。 “有了这些设备,农田灌溉实现全智能化,像这样的喷头共有564个,手机一点即可控制开关。”武明明告诉记者,这种高效灌溉技术可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和农业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除智能化喷灌系统外,在武明明的高标准农田里,还建设了一套智能化监测设施,通过网络利用手机APP,即可实时了解庄稼生长情况,以及田间墒情、风速、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适时进行田管。 科技种田,是武明明实现农业增效的“秘诀”。在他的带动下,不少乡亲前来请教科学种田技术,武明明都是有求必应、耐心解答。下一步,他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000亩,带动更多群众利用新技术增收致富。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