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生活好了 观念变了

2025-2-7 09:3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554|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刘成|来自: 颍州晚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春节期间,记者在我市多个乡镇走亲访友时发现,如今的乡村变化更大了。这种变化,不只是体现在有了更多新房、新路、新面貌,村民生活水平再提高,更展现在生活的细节上、村民的观念上。

  村道上有了交通信号灯

  家住太和县关集镇的李文,向记者介绍起他在大年初二的经历。

  当时,李文开车去颍泉区闻集镇走亲戚。许久没有下乡的他发现,不少乡村道路有了交通信号灯。“来往车辆按照信号灯指引行驶,更加有序。”李文说,记得小时候,村里的道路多为土路,最好的路也就是砖渣路,车辆不多,偶尔有几辆手扶拖拉机或自行车经过,自然是不需要信号灯。

  的确,近年来,随着乡村交通网越织越密,水泥路、柏油路让村民出行更方便。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春节期间一些乡村路上也出现了拥堵现象,有时还会发生交通事故。“在一些拥堵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很有必要。”李文说。

  颍泉区闻集镇的贾龙龙有同样的体会:“乡村道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不仅方便了有车一族按序行车,也提升了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家现在过马路,都会先看看信号灯。”

  一位交警介绍,在符合条件的乡村道路设置交通信号灯,能够有效减少拥堵现象,也能避免一些交通事故发生,给乡村出行上把“安全锁”。

  家里换了新能源汽车

  在乡村,记者不时看到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驶过。尤其是今年,一些村民还把燃油车换成了新能源车。

  颍州区西湖镇的村民刘燕就是其中之一。在浙江务工多年的她,前不久置换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她说:“新能源车充电便宜还环保,国家还有购车补贴,很实惠,省了不少钱。”

  在颍东区插花镇,记者看到镇上几家车行都销售有新能源汽车。同时,镇上还配备了专门的充电设施,让村民给汽车充电也更加方便。

  春节期间,行驶在乡村的汽车,牌照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少是新能源汽车。一直在外地务工的刘峰,今年开新能源汽车回阜探亲。“充一次电,能跑几百公里。现在新能源汽车质量不错,我们也想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环保理念。”刘峰说。

  饭桌上不过度劝酒了

  曾经,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少不了“推杯换盏”,划拳声、劝酒声不绝于耳,不乏有人喝醉。今年,记者走亲访友时发现,亲戚间有些爱喝酒的人戒酒了,爱劝酒的人也不劝了,更加注重健康了。

  家住颍泉区伍明镇的王国强是一位退休人员,他说:“以前过年,桌上堆满了酒,大家都是拼着命地喝酒。现在不同了,大家更关心彼此的健康,提倡‘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不再过度劝酒。”王国强说,现在不少人走亲访友会开车,谁开车来的,大家在饭桌上都会提醒他不要喝酒,如果喝酒坚决不能开车。“守法的意识也提高了。”

  家住颍东区插花镇的老杨,常年在外务工,每年春节返乡回来,亲戚朋友都会聚一聚,以往常常“一天喝两场”,今年却一次也没喝。“体检查出来血糖高、血压高,虽然没有大问题,但是也给我敲响了警钟,不能再喝酒了。”这不,他还叮嘱亲戚,再来拜年都不许送酒,还提醒大家少喝酒。

  除了个人主动转变观念外,相关部门也在倡导文明过年新风尚,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提醒大家注重健康。

  记者看到、了解到的这些变化,只是乡村巨变的“冰山一角”。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交通安全、环保、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体现在多个方面。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乡村会变得更加美好。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