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阜阳来说尤为重要和迫切。市人大常委会长期关注、监督、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在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近日又开展专题询问。 农村居民收入短板如何破解?乡村学校优化撤并后学生上下学交通、用餐安全如何保障?如何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询问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直奔问题发问,应询人“答题”不遮不掩。一问一答之间,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显露出来、原因剖析出来、改进方向清晰起来。 补齐农村居民增收短板 “我市乡村振兴工作中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民增收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可在询问时说,一直以来,我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全省处于后进位次,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如何解决? 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直面问题,用详实的数据、调查样本等分析了主观和客观原因。该负责同志指出,家庭户均人口较多,适龄劳动力的家庭户均养育、赡养负担相对较高,绝对值基数起点低,是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的客观原因。主观上,从农村居民主要收入分析,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由工资、经营和转移“三驾马车”带动,但是经营净收入增速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拖慢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且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是当前提高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键。”该负责同志表示,市政府将持续推进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增加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严格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 做好乡村学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优化布局工作,并开展了相关调研。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如何处理撤并与保留的关系?撤并后部分学生上学路程变远、用餐安全问题以及闲置校舍盘活利用问题如何解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飞向市教育局负责人提出以上问题。 “伴随出生人口减少及学龄人口持续向城镇集中,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呈下降趋势。”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两年来我市共优化调整乡村小规模学校344所。“我们在实施乡村学校优化调整工作中慎之又慎,做了充足的论证和准备。”该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长远规划和生源变化趋势,制定了统筹整合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并进村入户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在争取家长理解的基础上,尊重学生选择和统筹安排相结合,将撤并学校学生稳妥分流至周边学校。 “通过改善接收学校食堂和宿舍等办学条件,满足分流学生用餐和寄宿需求。”上述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门还采取多种方式提供乡村校车服务,科学规划校车运行路线,解决因学校撤并给学生、家长带来的交通不便问题。 “前期全市已完成处置闲置校舍214所。”该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25日,剩余25所待处置闲置校舍,将通过移交当地政府、出租、用于农村公益性事业等方式进行盘活,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处置。 立查立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我市在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开展了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设了污水处理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或非正常运行。”市人大代表宫可在询问时提出,市生态环境局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该局对全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了全面排查,全市435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不正常运行设施共88个,包括81个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其中,设计方面存在问题76个,施工方面存在问题4个,运维方面存在问题18个(问题有交叉)。 “属地负责,立查立改。”上述负责人表示,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存在问题分类制定整改措施。设施设备损坏可修复的,及时修复;污水管网配套不健全的,加大管网建设力度,提高入户管网接入率;设施设备损坏不可修复,收集水量无法满足设施要求(生活污水产生量少)的,按照程序有序退出;有序退出时实施替代方案,靠近乡镇有条件的地区纳入城镇污水管网,不能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结合当地现状,因地制宜推广资源化利用模式。目前,全市不正常运行的88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均建立了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其中15处已完成整改,73处正在整改。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