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国资国企加速向“新”发力

2024-6-21 11:27| 发布者: 刘黎| 查看: 1211| 评论: 0|原作者: 许昊杰|来自: 中安在线

摘要: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好国资国企的作用。
 
一辆辆蔚来新能源汽车等待交付客户。(资料图片)记者 范柏文 摄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好国资国企的作用。
  
  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资金投入、人才支撑等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我省国资国企坚持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双驱动,在多个领域、多条赛道持续发力,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面向新兴产业 优化布局结构
  
  不久前,江汽集团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基于以OpenHarmony为底座的HarmonyOS,共同进行场景定义和体验设计,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面向泛终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体验升级,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的出行解决方案,共同打造泛生活、泛终端、泛场景的行业领先的信息服务平台。
  
  这是江汽集团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一部分。去年12月,江汽集团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根据各自领域优势,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通过合作车型的不断升级、迭代,满足用户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版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省属企业加强与中央企业、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的互利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做强做大新兴产业。
  
  除了与华为的合作外,江汽集团与德国大众的战略合作也在持续推进,大众集团投入巨资在安徽打造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首款车型已于2023年底正式投产,大众安徽二期项目年内启动。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战略组,去年宝武特冶特种冶金材料马鞍山基地(一期)建成投产。安徽军工集团与兵器装备集团深化合作,促进了央地军工产业链融合发展。
  
  通过重组整合,我省国资国企不断开拓发展新赛道。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的组建,培育起全省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碳中和产业主力军。数字安徽公司的组建,为发展互联网数据与安全服务、云计算设备制造、数据开发交易等数字产业增添生力军,所属羚羊工业大模型跻身2023工业互联网100佳第9位。合力叉车与江淮重工专业化整合,巩固企业行业领先地位,促进新能源叉车产业发展,目前合力电动产品销售渗透率接近60%。
  
  打造“长期资本” 发挥带动作用
  
  新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投入回报周期长但成长性好。我省发挥国有投资基金作用,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新产业新赛道,“以投带引”等经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
  
  省级国有资本设立了400亿元专项基金,组建“6+1”省级国有资本股权投资基金,2023年投资战新产业项目167个、金额98.8亿元。目前,省属企业基金群总规模3183亿元,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装备等领域累计投资2216亿元。“十四五”以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95个,已上市项目70个,培育形成了若干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新兴产业集群。
  
  聚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省投资集团综合运用战略直投和基金投资、母子基金联动等方式,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牵引,沿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投资布局,重仓投资一批如长鑫存储、蔚来汽车、晶合集成等“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深度布局一批如芯动联科、长飞半导体等“卡脖子”项目,投早投小一批如东超科技、中科普瑞昇等前瞻性、高成长性的初创项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整车、零部件、后市场领域投资全覆盖,累计投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30余家,投资金额近80亿元,助力11家企业上市。投资阳光电源、大恒能源、华晟新能源等34个项目,累计投资超20亿元,覆盖光伏材料、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储能电源、动力电池等上下游产业领域。
  
  作为牌照较为齐全的省级国资金融平台,国元金控集团综合运用投行、区域性股权市场、基金、投融资等业务手段,创新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并调整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向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前端配置。近年来,国元证券先后服务国盾量子、巨一科技、工大高科、建研设计等17家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IPO上市;服务科大国创、欧普康视等8家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聚焦中小创新型企业,从服务“更早、更小、更新”入手,推荐优质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完成21家新三板挂牌,形成了“发现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加快技术改造 提升“底盘”产业
  
  近日,位于芜湖市繁昌区的芜湖海螺10MW/80MWh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一次调试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海螺集团二氧化碳储能技术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
  
  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发电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型能源发电方式,可解决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的问题,实现能源平稳供应。海螺集团数年前就已在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建成行业首套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开创了世界水泥行业碳捕集利用先河。此次建成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储能示范系统,是海螺集团加快推进二氧化碳储能应用的新成果。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我省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加快建材、有色、能源、化工、汽车等“底盘”产业国企向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三新一高”领域转型升级。比如,对江汽集团、叉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工业车辆)产销量进行“一企一策”考核,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目前2户企业电动产品销售率合计40%以上,力争省属企业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皖能集团联合蔚来能源、国轩高科等组建中安能源公司,有序建设1000座储充换一体站,实现全省充换电服务“一张网”。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源动力”。我省制定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意见,编制第一批原创技术攻关清单,组织16户企业围绕49个领域开展106项研发攻关。铜陵有色自主研发的5G通信、锂电池用极薄和高强度电子铜箔,填补国内空白。皖维集团研发的PVA光学薄膜、PVB安全玻璃胶膜技术,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皖能集团大型煤电机组大比例掺氨燃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掺氨燃烧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省实施省属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数字化转型五年行动,培育海螺型材、皖能工业园区、叉车FICS(飞科思)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截至2023年底,建成智能工厂14座,数字化车间25个,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17个,设备和系统上云61.8万台套。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省属企业提质增效,增添新活力。
  
  “大块头”带来高效率
  
  清明过后,绿满江淮。
  
  在滁州市定远县境内,正在建设中的合新高铁如一条钢铁巨龙横亘田野。铁路旁,就是中铁二十四局合新高铁定远南制梁场。
  
  “去年以来,我们梁场共生产1200多孔箱梁,目前整个标段已经全部架设完成。”中铁二十四局合新高铁六标项目经理张少华介绍,中铁二十四局承建合新高铁安徽段站前6标段,全长约24公里,跨越肥东、定远2县7个乡镇,设置制梁场2处。目前该项目已经全部完成箱梁架设,全面转入无砟轨道生产阶段。
  
  “本项目合同额约为14亿元,去年一年就完成了10亿元,完成了1200多孔箱梁的预制和架设。”在张少华看来,工程高效推进,离不开新质生产力赋能。
  
  制梁场每天生产六七孔梁,一孔梁需要60吨钢筋,一天要加工300多吨钢筋,而箱梁上的钢筋构件有120多种型号,数量大,种类多,制作难度大。为此,中铁二十四局引进了钢筋加工机器人,实现了钢筋加工全流程的自动化,整个生产工序只需要8个人就能完成。
  
  在合新高铁定远南制梁场,搬运机、架桥机、提梁机……一台台身怀绝技的“大块头”高高矗立,他们是工程建设的好帮手。
  
  “这是一台箱梁搬运机,它可是个大力士,一次可以搬运一孔近900吨重的箱梁。力气大,油耗也大,作业一次要消耗200多升柴油,是个十足的‘油老虎’。” 张少华在梁场指着一台高高的设备介绍道。
  
  保证这些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日常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这些大型设备一旦出问题,动辄就是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的维修费用,同时也耽误了生产。”张少华介绍。为了维护好机械设备,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管、用、修、核等制度,每个梁场配备了2名专业维修工,负责机械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将每月5日、15日、25日作为梁场设备维修保养日,避免设备“带病”作业,既保证安全又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
  
  合滁周高速合肥段路基02标项目施工现场,同样一片繁忙。
  
  安徽水利交通分公司合滁周高速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在钢筋加工中引入数控产品,实现了钢筋加工自动化、工厂化生产,显着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相比传统手工绑扎焊接方式,数控产线使得钢筋笼的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有效减少误差,大大提高了钢筋笼成型的质量和效率,目前该生产线日产量可达200米,效率提升两三倍。
  
  安徽水利还自主研发了5G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精云”智慧工地—智慧物料管理系统,通过这个智能监控系统,实现采购、验收入库、仓储、出库领用、物资核算与摊销等全流程集约化管控,可视化决策,管理人员通过电子屏即可实时调阅生产情况。
  
  新工具,带来高效率,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助力工程建设提质增效。(范克龙 通讯员 高南希)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国资国企加速向“新”发力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是超万亿级且长期仍有广阔增长空间的庞大产业,在滁州,这个大产业正蓬勃发展,激荡着强劲的新质生产力。
  
  4月初,位于来安经济开发区的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期生产车间内,600余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在工作台之间搬运光伏储能电池的生产配件,工业机械手臂熟练地抓取、装卸材料,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生产景象。
  
  “目前光伏订单充足,为了达到满产满销,公司所有生产线全负荷运转。随着二期年产13GW的N型电池项目的全面投产,今年产能将突破53.5GW。”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关部负责人欧阳建波对今年发展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该企业主要从事光伏储能电池的生产,之所以选择在滁州来安投资,除了看中该地独特的交通、区域、资源优势之外,还有该地完善的光伏上下游产业链优势。
  
  同样位于来安经济开发区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极具创新力的太阳能科技企业,一期项目于2019年11月7日签约,12月29日正式开工,2020年5月28日正式投产,实现当季签约、当季开工、半年投产,创造了大体量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这得益于该县良好的营商服务环境,以及帮扶人员优质高效的服务。”该公司公共关系总监金勇对当地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他说,企业从招引到投产,该县实行全过程闭环帮扶,晶科能源滁州基地投产的这几年,每年都跨越一个新台阶,让企业对在来安的投资充满信心。
  
  皖东大地,正掀起一片追“光”逐“绿”的热潮。仅来安县,2023年光伏产业链产值就达268亿元。
  
  “我们充分发挥捷泰、晶科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固链、延链、强链,招引了一大批先进光伏企业,做大追‘光’文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来安县发展改革委主任胡志斌说。
  
  不仅仅是来安,整个滁州,都在向“世界光伏之都”加速迈进。这里已培育出千亿光伏产业群,覆盖了石英砂、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完整产业链条,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福莱特、福斯特、东方日升等“光伏巨头”纷纷在此布局。
  
  投资的加码,项目的扩大,源于“光伏巨头”们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和当地营商环境的认可。截至去年底,光伏产业龙头企业——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连续5年在滁州追加投资,在滁累计投资达108亿元。自2018年在滁州建厂以来,五期项目共建成9个生产车间、40条生产线。“如今这里的光伏组件生产占整个集团公司的1/3。”公司总经理付德臣说。
  
  如今,全国光伏产业20家头部企业中,已有9家落户滁州。去年,滁州光伏和新型储能重点企业达66家,全年产值达1362亿元。(王弘毅 通讯员 吕 华)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国资国企加速向“新”发力
  
  加工、焊接、组装、检测……4月22日,走进海尔家庭中央空调合肥互联工厂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舞动,精准抓取空调零件,几名工人身着工作服,紧张有序地操作着各种设备。
  
  这家生产家庭中央空调及高端产品的工厂,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年产能300万台,产值60亿元。去年12月,该工厂被列入第11批“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球首座家庭中央空调“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标杆,不仅代表着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也展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势劲头,截至目前,全球“灯塔工厂”已有153家,位于中国的“灯塔工厂”有63家,其中,合肥拥有5家“灯塔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二。
  
  海尔家庭中央空调合肥互联工厂是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海尔家庭中央空调合肥互联工厂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将先进算法、数字孪生和知识图谱等技术融入空调的研发、生产和测试环节,把机器与人工相结合,实现产品不良率下降58%,人均效率提升49%,单台制造费用下降22%,不断推动工厂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该工厂厂房入口的不远处,记者看到,几台高速冲片机正在作业,通过切片、拉伸、变薄、穿孔等多道工序,把铝箔变成了空调散热器的翅片。
  
  “高冲作为空调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精度要求高,冲床调试复杂,传统的工作模式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调试设备,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影响生产效率。”海尔家庭中央空调合肥互联工厂数智化工程师黄维告诉记者,搭建的翅片高速冲片机孪生系统,能够实时检测机器的电压电流、位移等数据,还能对有关数据进行调试,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与高速冲片机区域不同的是,焊接区域采用了机器与人工协同的工作模式。“目前,我们的自动焊能完成近80%的焊点,但自动焊存在缺陷,想要检测产品里面焊接的情况,需要将产品拆开检查,拆开后的产品基本就报废了,成本比较高。”黄维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痛点,搭建了5G网络,运用AI、算法等技术在焊接前后进行实时检测,工作人员根据情况适当进行补焊,将焊接不良率降低85%。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生产到检测再到交付,海尔家庭中央空调合肥互联工厂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比如,在外机性能检测方面,该工厂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基于知识图谱的外机性能检测专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产品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对其进行虚拟测试,快速精准地锁定故障点,自动诊断质量异常根因,并在线推荐修复方案,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问题定位和解决的周期。
  
  数字化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加速推动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我省制造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去年,我省7737户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3.46万个规下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应用,争取到2025年,实现全省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推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国前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着提升。
  
  “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基本满足了当前生产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将以高效物联为目标,打造智能、创新的数字化超级工厂,争取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海尔家庭中央空调合肥互联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彩莉)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国资国企加速向“新”发力
  
  14天,能做些什么?
  
  对于蔚来来说,14天即可完成从收到客户订单到整车下线的所有流程。
  
  一块块钢板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蜕变为一辆辆个性化定制的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答案就藏在合肥的西北角——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内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
  
  像“抓娃娃”一样在车辆存取平台随意抓取车身、机器人安装好全车四扇门只需98秒、智能化底盘拼合和拧紧系统让汽车底盘“稳如云台”……4月23日,记者来到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在这样一座全球领先的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内,生产线上的“智”造汽车过程引发前来参观客户频频赞叹。
  
  在车身车间,钢铝两条生产线同步开动,886台机器人各司其职。“车身车间实现连接工艺100%自动化,侧围外总拼工位可以实现视觉无法识别到的0.05mm误差精度,比一根成人头发丝的直径还要细。”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负责人蒋兆君介绍,在该车间,视觉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工位状态,记录位置偏差并自动报警,实现智能制造的极致精度。
  
  个性化定制是蔚来为客户提供的重要服务,也是其制胜法宝之一。但是,从传统的工厂生产经验来看,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定制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成为一种可能。
  
  在涂装车间,记者从一面巨大的“车墙”找到了答案。该车间通过“魔方”车辆存取平台,将传统的平面库存优化为立体车库,共设置6层近700个车位,多个穿梭机存取和升降机转运,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库存调用。
  
  “传统涂装车间的个性化生产需根据订单的排序进行车身颜色喷涂,不停地更换喷枪,还包括清洗喷枪、更换颜色及测试等步骤,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蒋兆君告诉记者,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原创的智能化RGV立体库+订单颜色解耦的制造工艺,可随意调用车身,运行效率高。
  
  目前,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能够实现高效柔性化生产,可以做到在满足近360万种个性化配置组合的情况下,用户从订单确认到提车仅需21天,并可以实现2个平台8款车型的共线生产。
  
  “这也是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作为一座现代工厂最大的能力体现,它不仅生产单一产品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能够在个性化订单式生产及批量化生产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提升生产效率并稳定生产质量。”蒋兆君说。
  
  面对如此复杂的造车场景,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如何传递信息并完成指挥?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铺设光纤90公里,基于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架构设计,采用IOT平台进行设施设备数据采集和联动,用微服务方式进行数字化应用构建,并实现云边协同的算法应用,通过大数据平台助力运营快速决策。
  
  此外,该基地还拥有全球首个深度开发的制造运营网络架构——“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
  
  “如果说埋藏于工厂地下的90公里光纤构成基地的数字化‘神经中枢网络’,那么建构在神经网络体系上的‘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就是工厂的超级‘智慧大脑’。”蒋兆君说,由于“天工”的存在,基地员工只需在一块数字化工位屏的指导下,手持智能化扭矩枪,就可以实现传统工厂的零部件拧紧操作,“就是负责人想来工厂体验亲手打螺丝也没机会了。”
  
  据悉,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共设有冲压、车身、涂装以及总装四大工艺车间,在全链智能化、工艺柔性化、装备先进性、高效产业链、低碳可持续等方面达到全球先进水平。从2021年4月破土动工,到2022年9月正式投产,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建设仅用时17个月,这也是安徽致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合肥市致力打造的“三基地”中,新港基地以大众安徽为龙头,下塘基地以比亚迪合肥基地为龙头,新桥基地则以蔚来为龙头。根据规划,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将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规划占地面积11.3平方公里,预计年产值5000亿元。目前,园区内已有10家蔚来的合作伙伴入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