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公益“鸡”地的故事

2024-6-12 08:34| 编辑: 刘黎 | 查看: 286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来自: 阜阳日报

  “宋书记,俺这鸡蛋又积攒了百十个,有空过来下?”70岁的杨从富,每隔一两周就会给宋新越打电话。
  
  “行,行,明天我就去收鸡蛋。”宋新越连声答应着。
  
  宋新越是阜阳市财政局的一名“90后”干部,是太和县马集镇马北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三年前,驻村工作队在这处偏僻的小乡村打造了“公益‘鸡’地”项目,不定期到农户家收鸡蛋成为工作队的日常。
  
  5月29日一大早,宋新越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来到杨从富家。杨从富和老伴崔玉兰一人撒玉米,一人拿着竹竿,正将鸡群从小院往小树林里赶。
  
  “天太热,鸡也不愿出门。”杨从富边撒着玉米引小鸡,边对宋新越解释,“到林子里就好了,凉快些,鸡也吃得多,多活动活动,肉也更结实。”
  
  崔玉兰从鸡舍里拎出一大筐鸡蛋递给宋新越,“瞅瞅,这都是前几天刚下的,真不小呢!”
  
  杨从富是马北村的脱贫户,也是村“公益‘鸡’地”项目的养鸡能手。因为去年鸡养得好,今年工作队特别多给了他20多只鸡苗,一共80多只小鸡。前两年,凭借销售鸡蛋和成鸡回收,他每年养鸡的毛收入有七八千元。老人粗略估算下,今年养鸡的毛收入有望超过1万元。
  
  “以前也养过鸡,数量不多,也没啥效益。”杨从富说,每到春天,驻村工作队就发鸡苗,越来越有养殖经验,生活越来越好。
  
  跟老人唠着嗑,记者渐渐了解到“公益‘鸡’地”背后的暖心故事。
  
  2021年初,宋新越来到马北村,多次走访后,他发现一件挺无奈的事,村里留守老人多,大多干不了重活,也缺少精神寄托。怎么才能帮助留守老人增加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更充实呢?
  
  驻村工作队首先想到的是做粉丝,结果发现不太可行:“对环境有污染不说,销售也挺麻烦。不少朋友出于支持买了10多斤,大半年也吃不完。”一次和朋友聚餐时,一盘一百多元钱的土鸡,触发了宋新越的灵感,能不能让大家在院子里养鸡呢?
  
  2022年初,驻村工作队在帮扶单位市财政局的支持下,购买2000只鸡苗,向全村脱贫户及有意愿养殖的农户共82个家庭免费发放。5个月后,工作队便上门按照每个1元的价格收购鸡蛋。到了中秋节,上门以每只10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土鸡。驻村工作队的要求是必须散养,不喂成品饲料,以确保鸡蛋及鸡肉的健康营养。
  
  每收到一批鸡蛋,驻村工作队队员便在微信朋友圈或村合作社的小程序发布消息,有同事、朋友想买,队员便将鸡蛋装入托盘里,然后开车送到朋友家。队员按照收购价卖,不加一分钱。
  
  第一年,参与养殖的村民鸡和鸡蛋共卖了4万余元。第二年,因为有了经验,鸡苗成活率增高,鸡和鸡蛋共卖出5万余元。
  
  马集镇镇长侯应发说,单从规模上看,“公益‘鸡’地”项目不算大,但通过这种形式,镇村干部与群众形成了感情上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好传递到广大村民中。此外,通过庭院养鸡,很多老年人充实了精神生活。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心任务,以“公益‘鸡’地”项目为切口,探索出一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项目启动三年来,马北村238户农户先后加入“公益‘鸡’地”项目,其中脱贫户等低收入群体占比超70%,成为马集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一村一品”品牌。
  
  眼下,宋新越也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希望能和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对接,由马北村负责提供优质产品,由企业提供包装运输等,协同推进形成产品矩阵,为马北村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打开空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