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无名烈士“有名” 累计奔走4000多公里寻访烈士信息,捐资12万元建纪念碑 作为义务讲解员多年累计接待瞻仰者10多万人次 现在,颍东区袁寨镇蒋楼自然村的陈广安身份很多。 平日里,他是农民;一有空,他是“守碑人”,擦拭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清除周边的杂草等;有人来,他是讲解员,一遍遍宣讲76年前的那场战斗经过,以及28位烈士的事迹…… 从四处走访烈士信息,到捐资修建纪念碑,再到义务讲解红色故事。75岁的他,多年来一直将守护烈士纪念碑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日前,陈广安获评“安徽好人”荣誉称号。5月7日,记者来到他守护了16年的纪念碑下,倾听他的故事。 陈广安擦拭纪念碑 76年前的战斗 5月7日,颍东区袁寨镇蒋楼自然村魏沟口,郁郁葱葱的松柏掩映下,陈广安蹲在纪念碑台阶前,手持瓦刀,将一块块糊满水泥的石砖细心地贴好。贴好后,他直了直腰,抬手擦了下额头的汗珠,又拎起随身携带的大剪刀,修剪起杂草…… 从2008年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落成那天起,只要一有空闲,陈广安就会骑上自行车,带着抹布、剪刀等工具,前来纪念碑前擦拭清理、清除杂草。 对今年75岁的陈广安来说,守护烈士纪念碑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陈广安这边刚忙完,那边一家企业的七八名员工过来祭奠英烈。 见人来了,陈广安又成为讲解员,向他们讲述起那场76年前的颍河阻击战。 淮海战役打响后,1948年11月,我军和国民党部队在颍河魏沟口展开激烈战斗。这场战斗中,我军共有28位战士英勇牺牲…… 儿时的誓言 “这就是战士们埋骨的所在。”5月7日,站在魏沟口的河坝上,陈广安指着河道边被灌木掩盖处告诉记者,因为年代久远,英雄的尸骨已经无法寻找,但28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当地人从未忘却。 陈广安出生于颍河阻击战发生的第二年,他家距离那场战斗的地点不过几百米。至今,陈广安还记得,上小学时,每年清明时节,都会在老师带领下,和同学们到阻击战遗址祭奠先烈。年幼的他听着烈士的英雄事迹,暗下决心,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建一座纪念碑,让更多人记住烈士们的名字。 时间进入21世纪,村里老人先后去世,了解那场战斗的人也越来越少。 儿时立下的誓言,促使陈广安开始为烈士立碑一事四处奔波。 而建纪念碑,总得知道这些烈士的姓名等相关信息,但当时28位烈士都是“无名烈士”,没人知道他们是谁。 为查找确认烈士的真名实姓,陈广安多次请教党史专家,多方寻找健在的见证人。有时,为了查找烈士的准确信息,他骑着摩托车,风餐露宿,到数百里外的烈士家乡核查。 2005年开始,1年多时间,陈广安访遍4省10余市,寻访了300余人,累计行程4000多公里,终于将颍河阻击战中牺牲的28位烈士信息全部寻访到。最终,经相关部门确认,28位烈士终于“有名可溯”。 最深的敬意 张绍民、马思营、王天友……如今,这些烈士的姓名,就镌刻在纪念碑基座一侧的黑色大理石上。 寻访到烈士信息后,立碑被陈广安提上日程。 2008年3月12日,经上级批准,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纪念碑开建。 为节省开支,陈广安自己买砖瓦、拉水泥、购木料,并动员家人用车运到施工现场,他还日夜守在施工现场监工。 期间,陈广安赶到城区,找到一位工程师,以6000元的价格,请他帮忙设计纪念碑的具体样式。陈广安拿设计图纸时,工程师的一句话让他十分感动:“我了解了你的事迹,知道你为烈士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设计图纸就不收费了,算是我对英雄的一份敬意。” 经过23天的施工,陈广安捐资12万元修建的这座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终于落成。 纪念碑正面书有“颍河阻击战英雄永垂不朽”11个大字,碑高1丈9尺4寸8,寓意纪念1948年那场阻击战。陈广安还特意在碑旁栽种了28棵松树,以这种方式,向牺牲于此的28位烈士致以最深的敬意。 精神的传承 守护烈士,陈广安并没有停歇。 烈士纪念碑建成后,陈广安10多年来自觉成为义务讲解员,累计接待瞻仰者10多万人次,义务宣讲烈士故事。此外,他还自费编印了《颍河阻击战宣传手册》,传颂英烈精神。 除此之外,陈广安还用自身行动践行、传承英烈精神,将“做好事、献爱心”作为家风家训;创建了阜阳市颍河爱心公益协会,为孤寡老人、贫困儿童等特殊群体奉献爱心…… 日前,安徽文明网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安徽好人”榜单,曾获评“阜阳好人”的陈广安名列其中。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