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3000多件老物件讲述乡土情

2024-4-17 10:1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807|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特约摄影 田鋆生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家住阜南县鹿城镇南关社区的老党员陈亚东又干了件“大事”。继两年前在社区自建“红色文化展馆”后,他最近又利用原南关社区办公场所一楼闲置的房屋,创办了“淮颍农耕文化展馆”,将多年收藏的农俗物品对外展出,以展示逐渐远去的乡土文化,留住乡愁。


  4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南关社区,只见社区工作人员和关工志愿者正带领辖区的部分留守儿童,参观陈亚东的农耕文化馆。“同学们,这是犁子、耙、牛套,那是纺车、织布机、木叉、风箱。在以前,人们都是依靠这些工具进行生产生活的。”陈亚东指着展馆内陈列的物品,一一向来访者做介绍。

  今年73岁的陈亚东,多年来对收藏老物件情有独钟。两年前,在社区的支持下,他将原办公楼的四间旧平房改造为“红色文化收藏馆”,展出他收藏的6000多件红色藏品,供市民免费参观。不久前,他又利用原社区办公楼闲置的四间房屋,创办了“淮颍农耕文化展馆”,展出他多年收集的犁、耙、织布机、独轮车、磨盘、石磙、纺车、风箱、坯模等近200件农民生产生活用品,以及票证、集邮、门券、烟标、钱币等3000多件民俗物品。

  陈亚东对农耕用具的收集始于40多年前。他的初衷很简单,这些工具虽然价值不高,但如果被毁坏或完全消失,那么这段历史就会逐渐从年轻人的记忆中淡去。“随着时代的发展,旧农耕物件会越来越少,但这些老物件记录着农耕文化,反映了以前劳动者的生活和智慧。我创办农耕文化馆的目的,就是想将农耕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尤其是在外地的游子能够记住家乡,留住乡愁。”老人表示。

  陈亚东展出的农耕用具及民俗物品共计3000多件,为了收集这些老物件,他累计花费了6万余元。这些物品大多是他在当地搜集的,也有部分展品来自千里之外。

  在众多展品中,有一盏生铁材质的植物油灯格外引人注目。它外形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鸟,翅膀中间有凹槽用来放置棉籽油。这是上世纪70年代,陈亚东受省商业厅指派到东三省出差时,偶然在当地淘得的。一同淘来的还有一台挂钟,是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收到的。记者注意到,这台挂钟上标注着“公私合营钟厂造”,距今已有整整70年历史。

  “如今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以前的艰苦岁月不应该被忘记。”陈亚东希望通过农耕文化馆,让更多人铭记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传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