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插花镇闸南小学的孩子们这两天很开心。12月19日,阜阳三区乒乓球协会在闸南村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乒乓球培训基地。在协会捐赠的训练器材中,有一张特殊的乒乓球桌,曾伴随全国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乒乓球比赛冠军张东海成长,见证了这位智力残疾青年坚韧不屈的奋斗历程。 小村里建起乒乓球培训基地 12月19日上午,在颍东区插花镇闸南村村部一个房间,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扣球!”“打斜线!”……在三区乒乓球协会教练朱文学指导下,孩子们舞动球拍,挥汗如雨。乒乓球好似一只白色的精灵,伴着乒乒乓乓的清脆响声,在球桌上欢快起舞。 这群来自闸南小学的孩子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第一次系统接受乒乓球训练,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听说今天有城里的教练来上课,我第一个就报了名。”五年级的李泽浩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乒乓球。因为没机会参加专业训练,他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学着体育节目里的样子乱打一气,连最基本的规则都不太明白,“现在好了,有专业教练经常来这里上课,以后可以好好练球了。” 朱文学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协会负责人从闸南村驻村工作队相关同志那里了解到,这里的孩子们喜欢体育运动,渴望能多一些和城里孩子学习交流的机会,便决定在这座偏僻的小村里建起协会第一个留守儿童乒乓球培训基地。 “我们对孩子们的培训是义务的。”朱文学说,基地建立后,协会将利用每个周末,安排一名专业教练来指导孩子们训练。在第一堂训练课中,朱文学发现了不少练乒乓球的好苗子,以后将着重对他们进行培养,多创造与城里孩子们比赛交流的机会。 一张见证冠军成长的球桌 为建立这个培训基地,三区乒乓球协会此次送来了一张乒乓球桌、四副球拍及200个乒乓球。值得一提的是,这张普通的乒乓球桌,曾见证了一位全国乒乓球冠军的成长。 三区乒乓球协会会长范玉乐还记得,2016年初,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找到协会,希望给孩子一个参与乒乓球训练的机会。范玉乐一问才知道,孩子名叫张东海,是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爷爷张廷玉注意到,天生智力残疾的张东海对乒乓球很感兴趣。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训练机会,他四处寻访,找到了三区乒乓球协会。 范玉乐被张廷玉的坚持感动,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安排协会的教练李德新、张辉、聂庐新、李广才对张东海进行义务指导。一年多的专业培训后,张东海的竞技水平飞快提升,先后被选拔进入市队、省队,并逐渐在国内崭露头角。2018年,张东海在全国特奥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冠军;2019年,在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张东海又获得全国单打A组冠军、团体冠军。 听了张东海的故事,孩子们的训练热情更加高涨。五年级的张依涵说:“张东海大哥哥虽然有智力残疾,仍然自强不息、刻苦训练。我会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练球,将来为家乡争光。” 范玉乐说,张东海是协会走出的第一位全国乒乓球冠军,希望闸南村的孩子们能够以冠军为榜样,不畏困难,将乒乓球运动在小村里发扬光大,为振兴闸南村的乡村体育文化助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