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11-9 09:09| 编辑: 刘黎 | 查看: 12338| 评论: 0|原作者: 聂剑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宣讲承担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使命,是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守住“魂和根”把牢“髓与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时,务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弄清楚“魂”是什么,“根”在哪里,真正把握宣讲内容的精髓要义,牢牢守住,决不偏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对象大多是普通百姓,他们可能听不懂“大道理”,需要宣讲者说耳熟能详的大白话,讲一听就懂的家常语,举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讲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但是,要反对为吸引人而吸引人的所谓的“生动”宣讲,反对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所谓的“大胆”宣讲,反对脱离了“魂和根”的所谓的“放得开”宣讲。一句话,要反对任何违反党的宣传纪律的理论宣讲。
  
  宣讲正确是理论宣讲的底线;宣讲纪律是理论宣讲的红线。守住“魂和根”,把住“髓与义”,在不越底线、不触红线的基础上,寻求“生动”“大胆”“放得开”,真正让基层群众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能接受。
  
  讲懂“寻常理”用活“身边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基层理论宣讲,尤其要体现人民性,真正让百姓听得懂、能落实,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基层理论宣讲时深入思考,融会贯通,注重宣讲的通俗性、易懂性。
  
  基层理论宣讲和在党校、行政学院、机关单位的理论宣讲有不同的特点,讲深了基层群众听不懂,讲浅了达不到宣讲初衷;讲多了基层群众接受起来有难度,讲少了容易导致碎片化;讲远了基层群众“事不关己”不愿听,讲近了又怕“落入俗套”走了样。只有把大道理变成“寻常理”,把“高大上”用“身边事”来解读,基层群众才容易和宣讲者在一个频道上,形成同频共振。
  
  放开“思维网”收住“风筝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基层理论宣传亦是如此。只有把视野放宽,把眼光放长,把思维放开,才能使宣传效果更加有效。同时,基层理论宣讲往往受时间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时,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把握好宣讲的边界和时度效,解决好详略关系。
  
  一次好的基层理论宣讲,离不开对受众人群的思维调动,离不开大量的信息交流传递,需要宣讲者做足“功课”,前期准备一定要充分。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要在基层理论宣讲中做到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看似信手拈来,又与宣讲主题丝丝相扣,没有“台下十年功”是不可能做到的。
  
  抓住“受众心”入得“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
  
  基层理论宣讲是否成功,能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关键要看宣讲者能否反映时代的声音,能否与实践相结合,能否解答群众的疑问。这就要求理论宣讲工作者精心选题,深入思考,善于解答。
  
  无论什么形式的理论宣讲,都应该追求“入脑入心”。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引人入胜的感人故事,都能使宣讲内容“入脑”,但要达到“入心”的目的,必须靠解答受众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受众的疑问解答清楚,就能让受众豁然开朗、耳目一新,收到良好的宣讲效果,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顺理成章。
  
  (作者单位:界首市委宣传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