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让家乡的孩子们都能读好书”

2023-11-10 10:18| 编辑: 刘黎 | 查看: 1145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通讯员 刘继平 王桂平 沈怀灵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父亲退休回乡办学,儿子倾力出资支持

时允斌主持学校诗歌朗诵活动(资料图)

      父亲从教师岗位退休后投身老家乡村教育,持续关爱留守儿童;在外开公司的儿子连续10多年捐资助学,累计投入近亿元……在颍泉区行流镇,提起退休教师时允斌和儿子时乾中,人们无不交口称赞。1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行流镇时营村的华时学校,采访这对父子兴教办学的感人故事。

  “时校长是最关爱我们的人”

  步入校园,记者看到,七年级两个班级的孩子正在体育老师带领下练习传统武术。不远处的教学楼内,不时响起朗朗读书声。虽然地处农村,但这座学校却拥有2000余名师生,十分热闹。

  提起时校长,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停。

  “时校长是最关爱我们的人!”家住大庙村的六年级学生宋雨馨说,她在校园里能常常见到时校长,有学生跌倒,他立即上前扶起;有学生打闹,他总会关切地提醒大家牢记纪律、注意安全。

  六年级学生石浩琪印象最深刻的是时校长经常在早自习来到不同的班级,向大家提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有的说要考好大学,有的说要出人头地,有的说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大家的说法不一,时校长从不给出“统一答案”。但在这种热烈讨论的氛围中,孩子们铆足了劲儿,相互比着学习。

  “您出力,我出钱”

  今年75岁的时允斌,1978年考入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大田中学、红旗中学任教。他有着强烈的乡土情结,退休后经常回家乡了解情况。

  当时,时营村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缺乏管教,学习成绩落后。时允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萌发了为家乡教育助力的想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时允斌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感受深刻。他的大儿子从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后从事科研工作;二儿子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了企业高管;小儿子时乾中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现在是上市企业——安徽万朗磁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年产值上百亿元,年创税利十多亿元。

  听父亲说出返乡办学的想法后,时乾中没有丝毫犹豫:“您出力,我出钱,咱们爷俩携手,让家乡的孩子们都能读好书!”2017年,时允斌在儿子支持下,联合相熟的两位退休老教师,先是在老家开设了4个学习班。2019年秋季,经各级教育部门审批,华时学校在时营村正式创办。

  华时学校创办的第一年,学校不收学生一分钱费用。办学第二年,华时学校开始按政府批准的标准收费,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

  现在,华时学校每年都拿出10万元,用来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无论如何不能耽误孩子学习

  为支持父亲办学,时乾中首期投资5000余万元,按现代化标准进行设计,建起4栋教学楼和宿舍楼,每间教室、每间寝室都装有空调;教室配有可视电话、语音学习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实行星级管理,周周评比,确保寝室干净整洁……

  硬件上去了,软件也要上去。

  为办好学校,时允斌和时乾中不惜代价,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办学宗旨,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敬业爱岗的教师任教,教师月工资平均在7000元以上。2017年以来,学校各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年年位居颍泉区前列。

  2022年夏天,华时学校培养出的第一批孩子中,有40余人参加高考,其中三分之一考取本科。家庭困难的刘世豪与巩露露是这批孩子中的佼佼者。

  刘世豪至今记得,中考后,他被合肥168学校录取,但高昂的学费,让父母打算放弃。时允斌了解情况后,专程赶来再三劝导:“乡村孩子能到省城读书不容易,无论如何不能耽误孩子学习。只要他好好学,高中的学费、生活费,我全包了!”

  从那之后,每到月末,时允斌都按时给在合肥读书的刘世豪和巩露露各打去800元生活费。3年高中下来,两个孩子各8万余元的学费以及全部生活费,几乎都是时允斌出的。2022年高考,两人分别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向老校长交出了优异的答卷。这一年,华时学校对包括刘世豪、巩露露在内的11名从该校走出去并考入大学的学子,分别发放5000元奖学金。

  建立万朗教育公益基金会

  2018年,时允斌被聘为行流镇关工委副主任。每年镇关工委组织资助困难学生,他总是积极带头,5年来先后拿出40万元帮扶40位学子,其中20位学子圆了大学梦。

  同时,时乾中创业成功后也时刻不忘家乡。2009年,他的企业刚有起色,就投资70万元,为家乡村庄修建了6条2.6公里的水泥路。

  2009年开始,时乾中和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合作设立了“万朗爱心社”,每年捐助资金200万元,连续10多年资助考入安徽大学的困难学子,累计捐资已经超过2000多万元。同时,他还不忘母校的培育,资助阜阳大田中学1000万元。

  2022年4月,时乾中主动与颍泉区签订协议,拿出1000万元建立万朗教育公益基金会,用来资助困境儿童和学生;每年资助家乡行流镇关工委20万元,用来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和“五老”解决困难。

  父子俩热爱家乡、情系乡梓的情怀,得到当地干群一致好评。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