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刘子良—— 妙语“解疙瘩”

2023-11-3 08:16|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007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杜建龙 牛涛|来自: 阜阳日报

  11月2日上午9点,趁着到镇上赶集的档口,曹洪彬直奔临泉县司法局杨桥司法所的“老刘调解室”,老伴前一天和他拌了几句嘴,他心里不痛快,要找老刘倒倒苦水。
  
  “今年收成咋样?”“小麦都种到地里没有?”“孩子们工作咋样?”……老刘见面开“唠”,曹洪彬扯扯这、说说那,像跟老友唠嗑一样,与老伴拌嘴的烦心事全抛在了脑后。一杯茶的功夫,他走出调解室,一身轻松。
  
  老刘“唠嗑”的功夫,可大着呢!
  
  多次上门调解,矛盾始终没能化解,临泉县杨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决定将这件“棘手事”交给老刘。
  
  这是一起因宅基地引发的纠纷。杨桥镇后郭寨村一村民因两个儿子到了成家年龄,便向镇里申请邻居东边宅基地的使用权。宅基地东边是一处老沟塘,当年,其邻居建房后,花钱垫平了老沟塘。因时间久远、宅基地规划不规范等历史原因,矛盾产生—— 一家要在宅基地上盖房,另一家认为宅基地是自家的,不让盖。
  
  双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多次到镇村反映问题,各说各的理由。接到调解任务后,老刘决定多跑几趟。
  
  到后郭寨村,耐心倾听两人诉求,走访现任村干部、退休老村干、周边村民,了解1994年和1999年村里宅基地规划情况,老刘找出了矛盾纠纷的根源。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争议也正常。要闹到打官司,那成本就高了。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退让一步,把这个事情解决了。”秉承诚心、公心,老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两家达成调解协议,需要盖房的村民拿出资金补偿,邻居同意其盖房。
  
  这是老刘最近调解成功的一起“宅基地纠纷案”。
  
  就是这些磨破嘴皮、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刘已“唠”了5年。老刘,名叫刘子良,是杨桥镇有名的“老乡贤”。自1975年参加工作,他在杨桥镇刘大村干了大半辈子,当了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年收入从不足千元增长至万元以上。2018年退休后,他被杨桥镇政府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
  
  此后,“闲不住”的刘子良参与调解纠纷410件,成功调解349件,通过说服教育主动撤调32件,调解成功率达93%。
  
  成功率这么高,刘子良将“秘诀”总结为“五心”“四用”—— 来人接待要热心、倾听诉求有耐心、分析案件要细心、解决问题有诚心、处理问题要公心;调解矛盾要做到用心、用情、用法、用理。
  
  据他统计,基层矛盾70%集中在宅基地纠纷,其次是家庭矛盾,如赡养、婚姻纠纷。“这些矛盾纠纷虽不大,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化解,就有可能激化。”
  
  在矛盾调解工作中,刘子良并不满足于在担任村干部期间积累的丰富经验,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转换角色,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最新的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水平。
  
  “调解的过程,也是给群众普法的过程。咱要让老百姓明白‘有事找法’‘遇事用法’。”刘子良说。
  
  这些年,用心做人民调解工作的刘子良,得到了群众和有关部门的认可。2018年6月,他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今年9月,司法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他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每起纠纷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大家信任我,到我这里‘解疙瘩’,我就要凭着良心、尽己所能给人家一个说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刘子良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学习,用心用情用力化解矛盾纠纷,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