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大托管”里的“增收账”

2023-10-26 10:03| 编辑: 刘黎 | 查看: 446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梅飞 曹亚伟|来自: 颍州晚报

      进入霜降节气,朱大庄村又热闹了起来。整地、撒肥……看着农机车辆在田间地头往来穿梭,村民王于奎对来年的收成颇为期盼。站在地头,他给记者算起了“大托管”里的“增收账”。

  日子清闲 收益更有保障

  王于奎种了半辈子地,深知种田的辛苦,播种前清理秸秆、旋耕、买种子和化肥;播种时,顶着烈日干活;播种后,及时除草、田管、打药等;收割时还要起早贪黑……

  2022年,当地村委会在东王村民组实施农业“大托管”示范点以来,他结束了“单打独斗”的传统种田方式,当起了“甩手掌柜”。

  王于奎家有7.5亩地,去年一年,总共获得分红1.1万余元,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坐享其成”。

  “过去,农忙时根本顾不过来,有时还需要雇人收割。如今省心省力,就等着数钱。”土地托管不仅让他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省时省力还有钱挣。

  尝到甜头的王于奎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小麦托管期间,种子、化肥、农药、耕镟、收割等每亩地平均开支400元左右,比单独种植少投入100元;玉米托管期间,整地、收割等每亩地平均开支250元左右,比单独种植少投入150元。

  农业“大托管”后,村集体统一耕、种、防、收、售,农户过起了清闲日子,收益更有保障。

  一年每亩节省机械成本110元

  霜降已至,秋播即将拉开序幕。和往年不同,今年朱大庄村沈庄的村民和村委会签订了农业托管合同,眼前的农活不用他们忙碌,全部交给颍州区田集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机服务。

  去年,沈庄没有推行农业“大托管”,村民们认为吃了不少亏。就拿秋季土地旋耕这一项的费用来说,就比“入托”的村民一亩地多支付60元。

  除了多花钱,体力活也是个麻烦事。村民沈洪明说,原来人工掰玉米的时候,一个人一天最多掰一亩地或八分地。现在一台收割车辆就能把十几亩地玉米收完,效益大大地提高了,相对来说成本减少了。

  “大型机械取代了人工,大大减少了投入的资金,总的来说对农户有很大的帮助。”今年秋季“入托”的决定,沈洪明认为是正确的。

  土地托管,是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土地托管说到底就是集中力量,专人干专事,把资源效益发挥最大化。”颍州区田集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雷说。

  “以前,土地东一块西一块,机械化设备用不上。如今,机械化设备可一次性进场耕作,仅机械成本,一亩地一年下来就能节省110元。”杨雷说。

  一亩地化肥少开支6元

  近期正是土地施肥的关键期,马寨乡欧庙村级供销社负责人张东方一直忙个不停。

  “通过测土配方,给托管主体提供专用化肥。”截至10月25日,张东方已为朱大庄村供应760袋(50公斤装)专用有机肥,每袋比市场便宜5元。按照一亩地使用60公斤的标准,仅秋季施肥这一项,每亩地就多增收6元。

  为了提升“入托”的种植质量,张东方所在的供销社还将联合乡镇农经站,走进田间地头“送知识、送技术”。

  “土地托管的服务主体很用心,农户也比较放心,机械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服务,让粮食的品质提升了。”张东方说。

  推进“小田”变“大田”,产量方面的提升更为直观。以东王村民组为例,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94公斤,比2022年提高150公斤左右,平均亩产增加超过30%。玉米平均亩产550公斤左右,比2022年提高50公斤左右,平均亩产增加10%。

  一减一增之间,一年下来,农户实现了种粮增产又增收的“利好”。从目前情况看,已经有更多农户计划把土地交给村集体托管。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