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员,这是我的普查员证,请您积极配合。”10月13日上午,穿着印有“颍州区志愿者”标识的外套、佩戴统一发放的标识牌、带着亲切的微笑,颍州区京九路街道桥口社区经济普查员时丽华,和同事来到一家刚开门营业的理发店进行普查登记。 今年7月下旬开始,时丽华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手机电量是否满格,随后清点是否备齐笔记本、宣传页、充电宝等,吃完早饭走出家门,开始一天的经济普查工作。每天上午、下午,她要各工作4个多小时,晚上回到办公室,和同事将搜集到的数据整理汇总,经常要忙到深夜才回家。 由于地处汽车南站附近,桥口社区的流动人口较多,商业结构较为复杂,有的普查对象需要通过多次走访才能找到。虽然工作繁琐,但时丽华都会面带微笑地穿梭在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角落,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经营户宣传经济普查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数据的问询和登记。在桥口社区,商户大多都是“夫妻店”,家里几口人、每月总收入多少、开支多少……这些都在经济普查员的问询登记范围。 按照规定,凡是在某一处固定经营3个月以上的小商贩,都在此次普查范围之内。在红旗中学附近经营卷馍的赵大姐就是其中之一。赵大姐每天早上5点多就赶到学校门口忙活,7点左右收摊回家。为了做好赵大姐等流动商贩的普查登记工作,时丽华来到后要等候一段时间,直到赵大姐闲下来了,才上前表明身份,开始问询登记。 “针对不同商贩,问询登记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既要做好登记普查工作,也不能影响人家的正常经营。”时丽华说,不少商贩对经济普查并不是很了解,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讲解,只有用这种见缝插针的工作方式,才能取得更多商贩的理解和配合。 记者注意到,除了尽量不影响经营者工作外,时丽华还经常顺便询问对方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在辖区内经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时丽华说。 当日中午,时丽华和同事在路边随便吃了一碗格拉条,又匆匆开始下一站的调查工作。当晚9时许,她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 时丽华说:“我是社区基层工作者。深入街巷开展经济普查,往大了说,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小了说,也是社区工作者了解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 记者从市经普办了解到,像时丽华这样奔波在基层一线的经济普查员,我市共有7000余人。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我国已在2004年(受2003年“非典”影响推迟)、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分别开展了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普查对象为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组织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对把脉经济走势、服务宏观决策、深入推动统计现代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