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熟悉的领域寻找题材 记者:祝贺你的美术作品《秋收》获奖。你的很多水墨人物画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你为什么格外关注这个领域? 肖伯红:《秋收》是我创作的反映新农村变化的系列作品之一,展现了农民收获粮食的喜悦,以及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 创作中,我喜欢立足现实生活,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寻找题材。小时候,我生长在农村。工作后,我也有两段农村工作经历,曾在颍东区袁寨镇同庄村担任三年第一书记,后来又到枣庄镇蒋庄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基层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这些经历也让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驻村期间,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空闲时,我常带着装满画具的行李箱,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这些作品是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稳扎稳打地画出来的,每幅画都融入了我的感受,能打动我自己。我想证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艺界活跃在第一线,没有缺席。 记者:你的水墨人物画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又融入了当代和西方的造型构图艺术,你是如何探索个人绘画风格的? 肖伯红: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相较于山水花鸟画起步较晚,不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延续下来。现当代,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画家把西方绘画的构图方式引入我国,形成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新面貌。在一代代画家的努力下,中国水墨人物画得以进一步发展。 我认为,中西方绘画技艺不一定非要对立起来,而是要相互交融、有所发展,碰撞出新的火花。平时作画时,我细心对待画面上的每一点,每个细节都慎之又慎,不想让多余的线条和墨点掩盖了主题的光辉。有时一天下来,看画思考的时间甚至比作画的时间还长,个人风格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 记者:绘画过程中,你经常与灵感不期而遇吗? 肖伯红: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和事打动了我,都会给我带来创作灵感。灵感并不是不期而遇的,需要不断去探索和寻找。平时画画之余,我喜欢溜达充满烟火气的夜市、热闹的街区。 记得2008年创作北京奥运主题作品时,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迟迟没有动笔。一天,我和妻子、儿子到街上溜达,当时街道装点了不少福娃,儿子还很小,妻子耐心地给他讲解,他俩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回家后,我根据这一感受,创作了《同一个梦想》。我想,奥运会不仅是全国人民的梦想,也是每个家庭的梦想。当年,这幅作品获得省级美展铜奖。 让笔下的人物画充满时代气息 记者:你的创作之路,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 肖伯红: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姐弟三人中排行最小。我的父亲曾在颍东区袁寨镇文化站工作,擅长水墨山水画,在当地小有名气。起初,父亲鼓励我和哥哥画画,后来哥哥没坚持下来,我一直画了下去。 1993年,我考入省艺校(今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专业学习美术,毕业后分配到颍东区向阳文化站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颍东区文联举办的画展,没想到得到了时任颍东区文联主席范卫华的认可,并有幸被调入颍东区文联工作,接触到很多文艺工作者。这些年,工作之余我一直潜心画画,从未中断,直到现在。 记者:从默默无闻地画,到近年来频频获奖,你是如何不断突破自我的? 肖伯红:对我来说,喜欢画画又能够画画是很幸福的事。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有天赋,20多岁时第一次参加省级美展,我并没有信心投稿。当时,陶明老师鼓励我说,不投稿怎么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投稿,竟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美展之前,觉得国展可能是我永远也够不到的高度,但我并没有气馁,精心准备作品。最长的时间连续画了17个小时,累了睡会儿,醒来继续画……凭着勤奋和突破自我这一最朴素想法,我真的获奖了。在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我又连续获了几次大奖,这给我带来了很大鼓励。 我也想对那些一直坚持画画的年轻人说,不要闷着头画,不妨走出去看看,对自己要有信心。一旦作品获奖或入展,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提振。 记者:接下来,你有什么新的计划? 肖伯红:从小我喜欢临摹连环画人物,觉得人物画很有意思,并有幸一直画到现在。最近,我在思考一些新的创作主题和方向。比如,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散发着崭新的生活气息,如何用画笔呈现出新农村人的精神面貌?我还想把阜阳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画出来,像四九起义、刘邓大军会师等,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我还想尝试用当代绘画语言创作当代人物,紧跟时代发展,让画面沧桑而不失灵动、造型严谨而有气韵,是我所要探索的方向。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