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努力拼搏 终有回报

2023-4-17 09:2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403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储继明/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专访此次大赛两个赛项的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首届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上,我市获得两个赛项的一等奖第一名。其中,滑雪燕、戴珊珊获供应链管理师(产品检测与客户体验服务)赛项职工组一等奖第一名;胡长豪、宋高奇获数字化管理师(协同制造网络构建)学生组一等奖第一名。
  
  他们的好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滑雪燕、戴珊珊
  
  滑雪燕、戴珊珊:为训练,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
  
  戴珊珊是临泉县城关镇人,毕业于河海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于2014年进入阜阳技师学院任教,主要教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滑雪燕是颍泉区闻集镇人,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2016年进入阜阳技师学院,从事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工作。
  
  “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戴珊珊说,这样才能更好地弥补专业不足,把比赛经验传授给学生。
  
  去年9月份,学校发布了首届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要在阜阳举办的消息,并指定两人组队,参加供应链管理师(产品检测与客户体验服务)赛项比赛。“这次参加的是全国赛事,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在去年省选拔赛之前,就进入高强度训练之中。”滑雪燕介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20天是熬通宵训练。
  
  因为两人组队参加的这个赛项、属“跨专业”,既要用到电气、机器人操作方面的知识,也要用到机床调试、下单、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两人各有擅长。“这就涉及到两人的配合,在最终的比赛环节能否达到最高默契度。”
  
  “我们是第一次组合参加比赛,需要磨合。”滑雪燕说,她们通常的做法是,在训练中产生争执了,就“互换角色”,再冷静下来找出解决方案。一次,她们按照比赛技术文件要求,给AGV小车(移动机器人)画“路线图”,结果老是出现“站点(仓库、机床等)”错位的现象,两人都认为是对方的环节出了问题。两人争执了几句,就“互换角色”,“当亲手干了对方的活,才发现都不简单。”
  
  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两人顺利通过省赛选拔。
  
  “全国赛决赛我们感到了很大压力,因为这次来的是全国各地的好手。”戴珊珊说,决赛中,有个意外:此赛项采用了三家设备供应商的设备,谁都不知道哪家的设备更稳定。结果,她们选择的设备,出现数次卡顿现象,如机器人把零件送到机床处,突然发现机床无法启动。“所幸当时心里没慌,根据平时的训练,及时报告裁判,请求技术支持,解决了设备问题。如果判断不准,被发现是我们操作上的问题,就会失分。”
  

  宋高奇、胡长豪

      宋高奇、胡长豪:比赛前,先和搭档做朋友
  
  宋高奇家住临泉土陂乡,是阜阳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2019级学生;胡长豪家住阜南赵集镇,是阜阳技师学院机电系2020级学生。
  
  “中考失败,要在阜阳技师学院完成人生逆袭,就得刻苦学习、训练,不断参赛,提高自己。”宋高奇介绍,他自从入学之日起,每天的学习、训练时间保持在12个小时以上,“早上8点进入训练状态,至中午12点;中间吃点饭,继续练到晚上10点左右。”也正是因此,宋高奇迅速在众多学生中崭露头角,多次代表学校参赛,并取得好成绩。
  
  胡长豪也有相似经历。两人去年9月份受校方指派组队,参加数字化管理师(协同制造网络构建)赛项比赛。
  
  这个赛项,同样是跨专业赛项。为此,校方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让他们到山东设备提供商生产厂家接受设备操作培训,同时提前派老师前去学习,回来指导。
  
  两人学的专业不同,以前也不认识,比赛中的配合尤其重要。否则,“软件”(如网络)“硬件”(如设备)有一方“掉链子”,机器就会成为一堆废铁,或是执行错误的命令。为此,两人朝夕相处,在训练中增进了解,摸透对方脾气、性格,互相包容,在参加省选拔赛前,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同时,两人维持了一贯的大训练量,学习参赛技术文件,分清哪个环节由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到两人专业知识无缝对接。
  
  在此次全国决赛中,两人参赛的赛项,要求模拟实际生产场景,以网络(云平台)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远程发送指令,让设备机台(如机械手)实现自动化生产。最终,两人顺利完成比赛。
  
  “参加此次全国决赛,一开始心里是有点紧张的,但对自己和队友也有信心,还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胡长豪说,付出的比别人多,就一定会有收获。
  
  相关
  
  我市职业教育成果丰硕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民生的理念,立足产城融合、制造强市,坚定走好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之路,加快推动阜阳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本强市转变。
  
  阜阳技师学院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三转四像”办学模式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作为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刊登推广,并入选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改革案例。
  
  2016年以来,在省人社厅的具体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社局和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连续7年组织开展“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及系列活动。
  
  7年来,共举办各级各类竞赛185项、工种145个,承办省级以上竞赛近20项,参赛人数10万余人,参与办赛市直部门30多个、行业协会近20个、院校企业近30家,评选出阜阳市技术能手430人,阜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5人,阜阳市青年岗位能手334人,阜阳市巾帼建功标兵395人。截至本次大赛前,经“阜创汇”遴选参加全国全省竞赛获奖811人,3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余人被授予“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今年,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我市一举夺得职工组1个一等奖、学生组3个一等奖。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